第111章 歲月淬煉的星光:_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 > 第111章 歲月淬煉的星光:

第111章 歲月淬煉的星光:(1 / 1)

第111章:歲月淬煉的星光:一場讓奮鬥精神照亮未來的接力盛典

霜降過後的林家村,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儘,田埂上就凝著一層薄薄的白霜,踩上去咯吱作響,卻擋不住空氣裡飄來的糖炒栗子香——那是村頭老周的孫子周小磊,在新開的“鄉村味道”小吃鋪裡忙活。鋪子的木質招牌是蘇樂樂設計的,邊框上刻著串飽滿的麥穗,和1985年食品加工廠那塊褪色的鐵皮老招牌遙相呼應,一舊一新,像在訴說著兩代人的奮鬥故事。

而村文化站旁的小廣場上,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林曉星穿著件米色衝鋒衣,正蹲在地上,給剛運來的“奮鬥之星”獎杯貼金箔。獎杯是青銅材質,底座刻著一行小字:“致敬每一個為林家村拚過的人”,陽光灑在上麵,金箔的光澤和青銅的紋路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厚重。

“曉星姐,你看這邊緣的金箔夠不夠亮?明天頒獎的時候,可得讓老人們捧著獎杯,走到哪兒都有麵子!”二十歲的實習生小田舉著獎杯,鼻尖沾了點金粉,像隻沾了花粉的小蜜蜂。她是鄭陽從省城高校招來的會展專業誌願者,這次特意提前一周來村裡,跟著實踐隊一起籌備“林家村首屆奮鬥之星頒獎典禮”,連睡覺都抱著流程表,生怕漏了哪個細節。

林曉星放下手裡的鑷子,湊過去仔細端詳:“再補一點在底座拐角,彆讓接口露出來。對了,周阿婆的‘非遺傳承獎’證書,你跟蘇樂樂確認了嗎?必須用他特製的竹纖維紙,上麵的紮染花紋得是周阿婆最拿手的‘青出於藍’紋樣,她老人家眼睛不好,字要印得大一點,再蓋個村委會的紅章,顯得正式。”她一邊說,一邊從口袋裡掏出本厚厚的筆記本,翻開的那頁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從老人們的座位安排靠走道的位置要留給行動不便的長輩),到現場播放的懷舊金曲列表得有1980年代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甚至連給老人準備的防滑墊尺寸、熱水壺擺放位置,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不遠處的石凳上,八十歲的林悅坐在鋪著軟墊的輪椅上,蘇曉舟蹲在她身邊,正陪著她翻看“奮鬥之星”的候選名單。名單是用紅色封皮裝訂的,裡麵貼著二十位候選人的照片和事跡介紹,既有當年跟著林悅辦工廠的老員工,也有像周阿婆這樣堅守非遺的手藝人,還有實踐隊裡表現突出的年輕人。

林悅的手指在“王建國”的照片上輕輕摩挲,照片裡的老人頭發花白,卻笑得格外精神。“當年工廠剛開工,老王是車間裡最拚的。有次為了趕春節前的辣椒醬訂單,他連續三天三夜沒合眼,最後在包裝線上暈了過去,醒來第一句話還問‘剩下的幾百瓶裝完了沒’。”林悅的聲音帶著幾分沙啞,卻滿是懷念,“後來他兒子結婚,還是我幫著操辦的,現在他孫子都在生態農場上班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蘇曉舟點點頭,指著名單上“張建軍”的名字:“張叔也該評上。2005年修村西頭的水泥路時,他主動把自家宅基地讓出來兩米,說‘路寬一點,大家拉糧食的車才能錯得開’。那時候他兒子剛考上大學,家裡正缺錢,卻沒要村裡一分補償,還帶著兒子一起去工地搬石頭,父子倆的肩膀都磨破了皮。現在他兒子在城裡開了建築公司,去年還捐了五十萬給村裡修養老院,說‘當年村裡幫了我家,現在我得回報村裡’。”

林悅輕輕合上名單,目光望向不遠處的希望小學。操場上,孩子們正在上體育課,清脆的笑聲像銀鈴一樣,順著風飄過來。她想起2000年建校時的場景:蘇然為了湊錢,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畫都賣了,還笑著跟她說“字畫沒了可以再找,孩子們的教育不能等”;村民們也主動出工,有的扛水泥,有的搬磚塊,連幾歲的孩子都拿著小鏟子,在工地旁邊幫忙鏟土。如今,那所小學已經培養出了三十多個大學生,有的成了縣醫院的醫生,有的成了鎮上的教師,還有的像林曉星一樣,揣著畢業證就回了村,說“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在家鄉的土地上”。

“明天的頒獎典禮,一定要讓希望小學的孩子們都來。”林悅輕聲說,手指輕輕敲了敲輪椅扶手,“讓他們看看這些獲獎者,聽聽他們的故事,知道奮鬥不分年齡,不管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人,隻要心裡裝著村裡,願意為大家做事,就是最了不起的人。”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林家村就熱鬨了起來。村民們穿著平日裡最體麵的衣服,有的扶著老人,有的牽著孩子,早早地往村文化廣場趕。廣場上,紅色的舞台已經搭好,背景板上畫著林家村的全景圖——左邊是1982年的土坯房、泥濘路,右邊是如今的白牆黛瓦、生態稻田,中間用一條金色的線連接,寫著“四十年奮鬥路,一輩輩傳薪火”。舞台兩側掛著紅燈籠,上麵寫著“致敬奮鬥者,傳承新希望”的標語,在秋風中輕輕搖曳,像在跟每一個來參加典禮的人打招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點半的時候,省文旅廳的李廳長也來了,還帶來了幾位媒體記者。他一進廣場,就被牆上掛著的“林家村奮鬥史照片牆”吸引了,指著1985年食品加工廠開工的照片問:“這張照片裡,林悅女士站在最前麵,手裡拿著剪刀,是在剪彩吧?那時候辦個工廠,不容易啊。”

蘇曉舟笑著回答:“是啊,那時候連剪彩的紅綢子都是找村裡的裁縫鋪做的,剪刀還是從鎮裡供銷社借的。現在再看,當年的小工廠已經變成了縣裡的龍頭企業,還帶動了周邊幾個村一起發展,真是恍如隔世。”

九點整,頒獎典禮正式開始。林曉星換上了一條淺藍色的連衣裙,頭發梳成整齊的馬尾,胸前彆著枚蘇樂樂做的竹編胸針,上麵刻著“傳承”兩個字。她走上舞台,手裡拿著話筒,聲音清脆而堅定:“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們歡聚在這裡,舉辦林家村首屆奮鬥之星頒獎典禮。四十年前,我們林家村還是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貧困山村,村民們靠著幾畝薄田過日子,連吃頓白麵饅頭都要等過年;四十年後,我們有了生態稻田、非遺研學營、奮鬥精神紀念館,家家戶戶住上了磚瓦房,老人有養老金,孩子有好學校。這一切的變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每一位奮鬥者用雙手乾出來的——他們有的在工廠裡熬夜趕訂單,有的守著老手藝不放棄,有的帶著新知識回村創業。今天,我們要把最高的榮譽,頒給這些最可愛的人!”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有的村民還拿出手機,對著舞台錄像,想把這珍貴的時刻記錄下來。林悅坐在第一排,蘇曉舟在她身邊輕聲講解著每一個獲獎者的故事,每當提到熟悉的名字,林悅就會輕輕點頭,眼裡滿是欣慰。

第一個上台領獎的是王建國。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一身深藍色的中山裝,是兒子特意給他買的新衣服,扣子扣得整整齊齊。他走上舞台時,腳步有些蹣跚,卻走得格外堅定。當林曉星把“產業先鋒獎”的獎杯遞到他手裡時,老人激動得手都在抖,聲音也有些哽咽:“我這輩子沒讀過多少書,就知道乾活。當年跟著林悅廠長辦工廠,我就想著能讓家裡人吃飽飯、穿暖衣,沒想到老了還能拿到這麼大的榮譽。現在我孫子在生態農場上班,我天天跟他說,要好好學技術,彆偷懶,彆辜負了林家村的好時光。咱們村能有今天,不容易啊,得好好守著,好好發展!”

台下的掌聲更熱烈了,有的老村民還擦起了眼淚。曾經和王建國一起在工廠上班的劉阿姨,對著身邊的人說:“老王說得對,當年咱們辦工廠的時候,哪想過能有今天?那時候冬天沒有暖氣,車間裡凍得手都伸不直,咱們還是照樣乾活,就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現在好了,孩子們比咱們有文化、有本事,咱們更得支持他們,讓林家村越來越好!”

接下來,周阿婆、張建軍等獲獎者陸續走上舞台。周阿婆穿著一身寶藍色的旗袍,是蘇樂樂特意給她選的,襯得她氣色格外好。她手裡拿著“非遺傳承獎”的證書,臉上笑開了花:“我做紮染做了五十年,以前總擔心這手藝會失傳,怕以後沒人記得怎麼調染料、怎麼紮花紋。現在好了,有樂樂他們這些年輕人幫我,把紮染做成了小手帕、小錢包,還放到網上去賣,全國各地的人都來買。上次有個上海的小姑娘,特意來村裡學紮染,說要把咱們的手藝帶到上海去。我現在每天都在作坊裡教孩子們做紮染,累是累點,心裡卻甜得很——隻要有人學,這手藝就斷不了,咱們林家村的根就還在!”

最讓人感動的是“青年奮鬥獎”的獲獎者鄭陽。他穿著一件白色的襯衫,胸前彆著枚小小的黨徽,接過獎杯後,對著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我小時候家裡窮,爸媽都是農民,供我讀書特彆不容易。是林悅奶奶資助了我,從小學到大學,每年都給我寄學費和生活費,還寫信鼓勵我‘好好讀書,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現在我回來了,就是想把這份情還回來,為村裡做點事。去年村裡的桃子滯銷,我用直播賣貨,一天就賣了五千斤,看著村民們拿到錢時的笑容,我覺得比自己賺了錢還開心;今年我幫研學營運營抖音號,漲了十萬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林家村,想來看看咱們的生態稻田、老手藝。這些成績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大家信任我、支持我的結果。未來,我想把村裡的農產品都放到網上去賣,讓更多人吃到林家村的有機米、紮染點心,也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回到鄉村,一樣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台下的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希望小學五年級的班長小宇,手裡拿著筆記本,飛快地記錄著獲獎者的故事,字跡雖然稚嫩,卻寫得格外用力。他抬頭對身邊的同桌說:“我以後也要像鄭陽哥哥一樣,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然後回村裡辦個科技農場,用無人機種地,讓咱們村的糧食產量更高,讓爺爺奶奶們不用那麼辛苦。我還要爭取拿到‘奮鬥之星’的獎杯,讓林悅奶奶為我驕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頒獎典禮的最後,林曉星推著林悅走上舞台。林悅接過話筒,目光緩緩掃過台下的每一個人,從滿頭白發的老人,到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再到滿臉好奇的孩子,眼神裡滿是溫柔和堅定。“今天,看到這麼多奮鬥者捧著獎杯站在這裡,我心裡特彆高興,也特彆安心。四十年前,我剛到林家村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住的是漏風的土坯房,吃的是摻著野菜的窩窩頭,冬天沒有暖氣,隻能靠燒柴取暖。那時候我常常想,什麼時候才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於是,我帶著大家種空間裡的種子,去黑市賣農作物賺第一桶金;辦食品加工廠的時候,遇到了無數困難,找不到設備,沒人願意合作,甚至還有人造謠中傷,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因為我們知道,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林悅頓了頓,從口袋裡掏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那是1982年她剛到村裡時寫的日記,封麵已經有些磨損,邊角也卷了起來。“這是我當年的日記,裡麵記著我在林家村的每一天:第一次賣西紅柿賺了五塊錢的興奮,第一次辦工廠被拒絕的委屈,第一次看到村民們拿到工資時的感動。這麼多年來,我走到哪兒都帶著它,它就像我的老朋友,提醒我彆忘了來時的路,彆忘了為什麼出發。今天,我想把這本日記交給曉星,交給實踐隊的年輕人。我希望你們能帶著它,繼續書寫林家村的故事,把老一輩的奮鬥精神傳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林家村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我也希望所有的孩子們,都能記住這段曆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奮鬥的信念,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林曉星接過筆記本,緊緊抱在懷裡,眼眶紅紅的。她對著台下大聲說:“太奶奶,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保管這本日記,把它當成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會帶著您的期望,繼續努力——我們要開發‘林家村奮鬥史’vr體驗項目,讓遊客戴上眼鏡就能看到您當年辦工廠、建學校的場景;我們要打造‘有機農產品溯源係統’,讓每一粒米、每一顆菜都能查到種植過程,讓大家吃得放心;我們還要聯係更多高校,建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村裡創業,讓林家村永遠充滿活力。我們會讓奮鬥精神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永遠照亮林家村的每一條路,每一個人的心靈!”

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村民們紛紛站起來,有的揮舞著小國旗,有的喊著“林家村加油”,連省文旅廳的李廳長都跟著鼓掌,眼裡滿是讚許。記者們拿著相機,不停地拍照、錄像,想把這感人的瞬間永遠記錄下來。

頒獎典禮結束後,村裡舉辦了熱鬨的家宴。廣場上擺了三十多桌酒席,都是村民們自己做的拿手菜:有周阿婆做的紮染花紋饅頭,有王建國燉的土雞湯,有蘇樂樂烤的稻花香蛋糕,還有實踐隊年輕人做的網紅水果撈。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菜,喝著茶,聊著村裡的變化,分享著獲獎的喜悅。老人們給年輕人講當年的奮鬥故事,年輕人給老人們講未來的發展計劃,孩子們則在桌子之間穿梭,拿著糖果分給大家,整個廣場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夕陽西下的時候,林悅坐在輪椅上,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蘇曉舟遞給她一杯溫熱的菊花茶,輕聲說:“媽,您看,咱們林家村現在多好啊,就像您當年希望的那樣。”

林悅點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生態稻田。夕陽的餘暉灑在稻田上,給綠油油的稻穗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是啊,真好。我這輩子沒什麼大的願望,就是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想讓林家村永遠好好的。現在看到孩子們這麼有出息,我知道,我的願望實現了,而且會越來越好。”

夜色漸濃,村裡的路燈亮了起來,暖黃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村莊。實踐隊的活動室裡,年輕人還在討論著未來的計劃,電腦屏幕上顯示著“林家村2025年發展規劃”,上麵寫著“建設數字鄉村”“打造非遺產業鏈”“發展鄉村旅遊”等目標。林曉星翻開那本泛黃的日記,輕聲讀著裡麵的內容:“1982年10月5日,今天我在山上發現了神秘空間,裡麵有很多種子和物資。我想,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我要帶著林家村的人一起過上好日子。”

窗外,秋風輕輕吹過,帶來了稻田的清香和遠處的蛙鳴。林悅坐在輪椅上,聽著活動室裡傳來的討論聲,心裡滿是欣慰。她知道,這場接力盛典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林家村的奮鬥精神,會像這路燈一樣,永遠明亮,永遠溫暖,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也照亮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而那些在歲月中淬煉出的星光,會永遠閃耀在林家村的天空,見證著這個小山村的每一次成長,每一個奇跡。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去婦科當醫生,你卻去泡妞? 異世法師冒險手冊 都有係統了,道侶多點很正常吧 雜役?我是你祖宗 斬妖除魔:我能吸收道行 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 小子修仙傳 你一個築基,讓我大乘期自廢修為 我跟閨蜜穿書,在娛樂圈名聲大噪 廢雌?她是全星際大佬唯一淨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