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八十大壽的流水席剛剛散去還不到三天,海島塑料廠的傳達室就變得異常熱鬨,仿佛這裡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集市活動。
從清晨第一縷陽光灑下,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傳達室門口始終人頭攢動。這些人手中提著各式各樣的布袋子,有的還小心翼翼地揣著珍貴的細糧票。他們在門口徘徊著,不時地張望,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隻要看到有人經過,這些人便會立刻迎上去,滿臉堆笑地問道:“林小滿師傅在哪個車間啊?俺想訂個壽糕,給俺娘過七十大壽呢!”他們的語氣充滿了期待和急切,仿佛這個壽糕對於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傳達室的老張頭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墩,茶漬斑斑的缸沿磕出輕響:“都排隊登記!林師傅忙著呢,不是隨到隨做的。”他麵前的登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名字,有的要訂六層壽糕,有的要訂婚禮用的“喜字糕”,還有的隻要巴掌大的小蛋糕,說是給孩子周歲“抓周”用。
這股熱潮猶如一陣旋風,迅速席卷了整個縣城。縣農機廠的李廠長聽聞了林小滿做蛋糕的手藝,特意托人傳話過來,表示他丈母娘即將迎來六十大壽,對林小滿製作的蛋糕情有獨鐘,指名道姓要她來操刀製作。不僅如此,李廠長還慷慨地表示願意支付雙倍的手工費用,以確保這個特彆的生日蛋糕能夠完美呈現。
與此同時,供銷社主任的侄子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他對林小滿製作的“喜字糕”也早有耳聞。為了給婚禮增添一份獨特的喜慶氛圍,供銷社主任決定預訂二十個“喜字糕”作為回禮送給親朋好友。更讓人驚喜的是,供銷社主任還提出要將這些精美的“喜字糕”擺放在供銷社的櫃台裡作為樣品展示,並幫忙代售。
塑料廠的廠長辦公室裡,煙霧繚繞得像起了霧。王廠長捏著份登記單,指尖在“三十八個壽糕、二十六個喜字糕”的數字上敲著桌麵:“這林小滿,真是給咱廠帶來了個大驚喜。”他麵前的長條桌上,擺著塊用玻璃罩著的蛋糕樣品——是王大爺壽宴上剩下的頂層,雖然有點乾了,那六層疊起的模樣依舊看得人嘖嘖稱奇。
副廠長老馬把煙頭摁在鐵皮煙灰缸裡,火星濺起來又滅了:“現在問題是,烘房就那麼個小角落,擱架上擺滿了模具都轉不開身。昨天我去看了,林小滿帶著倆女工在裡麵擠著做蛋糕,麵粉袋子都堆到牆角了,再這麼下去,彆說接單,安全都過不了關。”
工會主席張大姐翻著手裡的職工意見簿,本子上記滿了工人們的建議:“好多女工都寫了,說想跟著林小滿學做糕點。二車間的小周娘說,她醃的薑絲糕在村裡俏得很,要是能進糕點班,保準能做出新花樣;三車間的王桂香手巧,會用糖捏小花兒,說能給蛋糕當裝飾。”
王廠長把登記單往桌上一拍:“這事兒不能等!咱開個班子會,投票決定。我看呐,乾脆借著這股勁兒,再開個特色糕點分廠。”他這話一出,辦公室裡瞬間安靜了,煙霧都仿佛凝在了半空。
老馬先反應過來,眼睛一亮:“開分廠?這主意好!咱塑料廠本來就有閒置的空地,就在院子右手邊,以前堆廢料的地方,清理出來就能蓋廠房。”
“資金咋辦?”張大姐算了筆賬,“蓋廠房、買設備、進原料,哪樣不要錢?咱廠這個月的工資剛發下去,賬上怕是沒多少餘糧。”
王廠長早有打算,從抽屜裡掏出張紙:“我已經擬了個報告,打算向市裡申請支持。咱這是搞特色產業,解決職工就業,市裡肯定能批。初步估算,市裡撥點磚瓦木料,咱廠再投點現金,差不多就能把架子搭起來。”
當天下午,塑料廠的領導班子就開了會。長條桌旁坐了十二個人,每個人麵前都擺著搪瓷缸子和筆記本。王廠長把開糕點分廠的提議一說,底下立刻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
“我同意!”老馬第一個舉手,“林小滿的手藝擺在那兒,王大爺的壽糕就是活廣告,這生意準差不了。”
“我也同意。”張大姐跟著舉手,“好多職工家屬沒工作,開了糕點廠,正好能解決她們的就業問題,還能給廠裡創收,一舉兩得。”
表決結果出來,十二票全票通過。王廠長當即拍板:“向市裡申請建特色糕點分廠,任命林小滿為廠長。第一批先給她五十個工人名額,讓她自己挑選。廠房就建在院子右手邊的空地上,我這就去跑市裡的審批,爭取儘快撥款。”
消息傳到烘房時,林小滿正在教小周娘揉麵團。麵團要揉到“三光”——盆光、麵光、手光,小周娘總掌握不好力道,麵團粘得滿手都是。聽見阿澤跑進來喊“媽,廠裡要給你開分廠啦”,她手裡的麵團“啪嗒”掉回盆裡,濺了小周娘一臉麵粉。
“你說啥?”林小滿把麵粉從臉上抹下來,指尖都在抖。
王廠長和張大姐隨後就到了,烘乾房太小,三人隻能擠在門口說話。“林小滿同誌,”王廠長笑得眼角堆起褶子,“經班子會投票決定,咱廠要建個特色糕點分廠,讓你當廠長。”他把批文複印件遞過去,上麵蓋著市裡的紅章,“市裡支持了三千塊錢的磚瓦,廠裡再投五千塊現金,作為建廠和第一批物料的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小滿看著批文上的“任命林小滿為海島塑料廠特色糕點分廠廠長”字樣,耳朵裡嗡嗡響,像有蜜蜂在飛。她想起剛進塑料廠時,隻是個負責給機器上料的臨時工,手裡磨出的繭子比核桃還硬,哪想過有一天能當廠長。
“我……我能行嗎?”她捏著批文,紙角都被攥皺了。
張大姐拍了拍她的肩膀:“咋不行?王大爺的壽糕都能做那麼好,管理個廠子肯定也差不了。工人你自己挑,五十個名額,想選誰就選誰,廠裡絕不乾涉。”
王廠長補充道:“廠房選址定在院子右手邊的空地,以前堆廢料的地方,麵積夠大,陽光也好。基建隊已經開始清理場地了,爭取開春就動工。你這段時間先把人員定下來,再琢磨琢磨要啥設備,列個單子給我,廠裡好去采購。”
送走兩位領導,林小滿還站在原地發愣。小周娘湊過來,用沾著麵粉的手點了點批文:“林廠長,恭喜啊!以後咱也能跟著你學手藝,不用再守著吹塑機聞塑料味了。”
阿澤抱著林小滿的胳膊跳:“媽,我能去廠裡幫忙嗎?我會磨竹片,還會畫模具!”
宛宛也舉著手裡的貝殼:“我會撿貝殼做裝飾,讓蛋糕更好看。”
林小滿看著烘房裡忙碌的女工,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忽然定了神。她把批文仔細折好,放進貼身的口袋裡:“行,咱就辦這個糕點廠。”
接下來的幾天,林小滿沒心思做蛋糕了,一門心思撲在籌備上。她先是在廠裡貼了張招工啟事,用紅筆寫著“招收糕點分廠工人五十名,要求:手腳勤快、踏實肯乾,有力氣的男性優先負責原料搬運和設備操作,手巧的女性優先負責糕點製作和裝飾”。
啟事貼出去當天,報名處就排起了長隊。二車間的趙鐵柱第一個報了名,他身高一米八,能扛著五十斤的塑料顆粒走三裡地,拍著胸脯說:“林廠長,搬麵粉、扛糖袋的活兒交給我,保證誤不了事!”
小周娘拉著同車間的三個姐妹一起來的,手裡還捧著她做的薑絲糕:“林廠長嘗嘗,這是我用紅糖醃的薑絲做的,甜中帶辣,冬天吃著暖和。我們幾個都想跟著你學,保證好好乾。”
王桂香也來了,她手裡拎著個小木箱,打開一看,裡麵是用糖捏的小花兒、小動物,有牡丹、有喜鵲、還有胖娃娃,個個栩栩如生。“我爹以前是做糖人的,我跟著學過兩手,”她紅著臉說,“要是廠裡需要裝飾,我能做。”
林小滿把報名的人一一登記在冊,白天麵試,晚上就在燈下琢磨。她在紙上畫了張草圖,左邊是廠房,右邊是店鋪,中間用走廊連著——這是她想的“前店後廠”模式,前麵賣,後麵做,既新鮮又能讓人看見製做過程,吃得放心。
夜深了,孩子們都睡熟了,林小滿還在燈下寫方案。她想起王大爺說過的“榫卯結構”,每個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組合起來才牢固。做糕點也一樣,得有分工,揉麵的專門揉麵,烘烤的專門烘烤,裝飾的專門裝飾,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環節,哪怕是零基礎,也能很快上手。
她在本子上寫下“員工培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