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乾旱那幾年需要去底下的大河裡挑水放田裡,其他年份,那幾座山溝裡都是長年有水的,我們村挖了水渠直接引進田裡,放心,不用你們挑水澆田的。”
在和幾位阿姨閒聊中,趙園園手腳麻利的把東西洗好了。
不過其他竹碗木盆什麼的,都好洗,就那幾個瓦罐有點難洗。
要洗仔細一點。
她在供銷社買的鍋還在空間裡。
等過幾天去領郵件的時候,拿出來。
假裝是家裡買了寄來的。
洗完後,大的套小的又放在背簍裡裝好。
然後不是很重,又用木盆裝了一點水端回去。
不然,等會她又要過來打很多次,有點累。
雖然她空間裡有水。
但是空間是她在這個時代安身立命的底氣。
能少用就少用,減少一點被發現的風險。
回到知青點。
她看其他人都是在屋簷下搭了幾塊石頭做飯。
她也去找了幾塊平整的石頭,在屋簷下砌了兩個灶。
能放穩一個大瓦罐和一個小瓦罐。
那個木架子她放在屋裡的外間,把油鹽碗筷都放在上麵。
下麵兩格比較大。
做完飯菜後,把瓦罐也搬進去放裡麵。
就是每次拿東西,要繞進去有點麻煩。
但是條件如此也沒辦法。
隻能將就一下了。
她在收拾著的時候,吃完飯的周蘭過來了。
看她在砌灶還給她傳授了一點經驗。
趙園園弄好後,才開口問道,“周知青過來有什麼事嗎?”
見她問,周蘭斟酌了一下開口道,“趙知青,我們每個人有一塊自留地,現在你那塊是我在種。”
“裡麵種了南瓜和黃瓜。”
“這會兒已經結果了,這季的裡麵的東西我們一人一半可以嗎?”
“我的那裡麵種了四季豆,紅覓菜,絲瓜,佛手瓜,葫蘆,西紅柿這些,你需要吃的時候也可以去我的那塊自留地裡麵摘。”
女知青這裡隔了二十個房間,當初周蘭和吳春花還有三個男知青來的時候,大隊長就和她們說把她們房子周圍的自留地按房間排序分成二十份。
其他房間沒人的時候,自留地她們可以種著。
但是如果有其他人來的時候,她們得讓出來。
之前她和吳春花每人占了一半。
後麵陸陸續續的讓出去了幾塊。
如果種上東西了,也是和彆人一人一半,再讓彆人去她那裡摘些沒有的菜。
這麼久下來倒也和諧。
雖然有人眼紅她們前麵來的能占這麼多地。
但是之前她們來的時候,這邊隻有幾家人和知青點的房子,地基本上是荒地,是她和吳春花辛苦開出來的。
這也不是大隊排擠他們。
而是大隊另外一邊的宅基地基本上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