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帶趙園園去看了她現在自己能隨便使用的地後,說道,“裡麵的菜或豆角什麼的,隻能你自己摘來吃,不能送人或者拿去換東西。”
這些事情都要事先說好,之後才不亂套。
每個人一塊自留地,其實種的菜是夠吃的。
她們之所以種這麼多,是為了每個月拿去集市上換。
大河公社有國營單位,還有幾家工廠,裡麵的員工不少,公社裡麵沒有自留地,吃什麼都要買。
而供銷社都是限量供應還要票,所以每個月的集市不僅大隊的人期盼,公社的人也期盼著,所以他們每個月背些菜和南瓜,黃瓜,這些去都賣得出去。
然後把四季豆,絲瓜,葫蘆這些曬乾了也賣得出去。
四季豆冬天沒菜或者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煮了吃,很香且飽腹。
絲瓜可以刷鍋是很多家庭必備,葫蘆可以做成水勺,這些去供銷社買都要票。
所以每次趕集的時候,都有黑市的人趁機混進來收購乾四季豆豆乾,豆米和絲瓜,葫蘆這些易保存,好運輸的東西。
這些東西雖然價格便宜,但也暢銷。
周蘭雖然是城裡人,但是她的家庭就是普通家庭。
家裡有哥哥要結婚,有弟弟妹妹要讀書,根本幫不了她什麼,隻能自己努力一點。
靠著這些換點錢買點生活用品後,每年還能攢一點錢。
“可以。”
趙園園不知道周蘭的心思,但是看得出來,周蘭把菜園打理得很好,顯然是很珍視裡麵的東西。
她也不缺這一點,沒必要貪她的勞動成果。
她把菜園讓還給自己,還讓自己吃這一季,就已經是在讓步了。
分完菜地,想到明天就要上工了,而自己還沒有柴火,連想燒點熱水都沒辦法,趙園園開口問道,“周知青,我們可以去哪裡找點柴火啊?”
“南方的柴火挺多的,我們平時都是在下工路上見到就撿點回來。”
“你們要特意找的話,可以去我們後麵這幾座山上找一些乾柴就可以了。”
“好的,我知道了,謝謝周知青。”
說完後,她們就分開了。
趙園園回屋去準備背簍和砍柴刀去後山砍柴。
而周蘭則是拿著工具去給她的菜地除草。
或者把一些過於成熱的豆角和番茄什麼摘了一些。
田家少閒月,經過幾年的鍛煉,周蘭已經融入當地,養成閒不下來的性子了。
畢竟這些都是吃的和錢,是大多數人忙忙碌碌一輩子所追尋的東西。
“趙知青,你要去哪裡?”
趙園園拿完東西後,出來鎖門,正好遇上了安漫漫。
“我去找點柴火。”
“你知道在哪裡找柴火嗎,我想和你一起去可以嗎。”
“可以去後山找。”
見她要一起去,趙園園就等了她一下。
畢竟安漫漫給她的感覺還不錯,在這人生地不熟的鄉下,有個人一起也是好的。
“趙知青,我可以和你們一起嗎?”
楊小草聽到她們說話,也走出來小心翼翼的問道。
“可以啊!”
山也不是趙園園家的,彆人想去她也不能攔著。
最後,她們三人一起從菜地後麵,沿著好像是彆人走出來的小路向後山走去。
後山也就是連著小溪流的那裡的一邊的山。
說是山,其實也不高。
他們沿著彆人走過的痕跡走了二十來分鐘就到了半山腰。
路邊慢慢的有了一些高大的樹木。
以青岡樹還有一種當地常用來燒火的高大落葉喬木為主,趙園園見到的很多當地人都是用它當柴火。
又向上走了一點,地上掉落的枯枝多了起來。
也許是風吹雨打掉落的,有的手臂粗的枯枝也不少。
見狀,她們默契的放下背簍撿了起來。
近的就往背簍邊扔。
遠一點的就拖過來。
不一會兒,她們三人的背簍旁就堆了一大堆了。
她們看著一大堆撒亂一地的柴火麵麵相覷,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過了一會兒,安漫漫說道,“我記得當地人是用東西綁著然後背回去的。”
楊小草,“可是我們用什麼綁。”
她們幾個,除了趙園園,另外兩個人連刀都沒有,更彆說綁東西的了。
“我剛才好像碰到一種樹藤,應該能捆東西。”
說著,趙園園帶著她們向她剛才扯一根大枝丫的地方走去。
剛才扯大枝丫的時候,大枝丫被一種樹藤纏得緊,她用刀砍了好一會才弄出來的。
她來到她砍大枝丫的地方。
去扯那幾根看著比較好的樹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