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又是在蟬鳴鳥叫中醒來。
起床吃了點東西墊了墊肚子後,就開門洗衣服。
然後把螃蟹放到裝水的小瓦罐裡,就去挑水。
在路過水溝的時候見到一個漏網的小可愛螃蟹,挺大的,也有兩指多寬的樣子,把它抓了,今晚加餐。
——
經過一場大雨澆灌,才隔了一天不見,玉米似乎長高了不少,當然,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草也長高了不少。
經過幾天的鍛煉,中午的時候,趙園園已經能背一捆草回去換工分了。
然後午飯是雜糧粥,中午有點熱,飯太乾了有點咽不下去。
而且讓她單吃一樣高粱或玉米飯,她根本吃不下去,隻能摻和著吃。
每頓拿一點高梁,玉米麵和大米混一起煮,大米裡麵還摻了幾斤她空間裡囤的米。
所以每頓雜糧飯各種糧食基本上是1:1:1。
中午直接摘了幾朵南瓜花,再加一個雞蛋弄了個貨真價實的蛋花湯。
吃完後,去給自留地拔了一下草。
看著滿地雜亂的瓜果,在心裡想著,等這批收了,自己種的時候,也像有的男知青那樣搭個架子,然後豆角抽根杆子讓它順著爬,反正就這麼一塊自留地,她還是能精細嗬護的。
弄完回到房間,關上門,又是一頓酣暢淋漓的午睡。
下午下工,她跟著在她旁邊做工,上次她分土黨參果子的嬸子去找柴火。
剛開始還和很多人一個方向,後麵趙園園和那叫李秋荷的嬸子和其他人分開,向另一邊的半山腰走去。
走了一會兒,趙園園看到李嬸快步且興奮的向一大叢結滿了黑色,紅色,淡粉色果子的樹刺叢走去。
從旁邊的一棵長了幾片大大的,像荷葉且差不多有荷葉大的小樹上薅了張葉子就去摘黑色的果子了。
一邊摘放在手上的葉子上,一邊還時不時往嘴裡塞幾顆。
等她摘了一會兒,發現趙園園還傻站著,便開口叫道,“趙知青,快來摘這個烏泡啊!”
“很好吃的。”
李秋荷是個很熱心且知感恩的人,上次趙園園分她土黨參果子,今天她帶趙園園來找柴火也樂意叫她一起摘這叢烏泡。
這叢烏泡樹可是她特意留的秘密基地。
這裡比較偏,沒有多少人會來這裡。
她也是有一次找柴火無意看到,便一直偷偷的來摘。
也不是她小氣,而是農村的野生吃食如野果,刺泡什麼的,真的是手慢無。
雖然他們上河大隊多山,像烏泡等刺叢不少。
還有什麼黃泡,紅泡,白泡的都不少。
但是泡不少,上河大隊人更不少,上千口人,離公社遠,買不到什麼零食打牙祭不說,現在家家戶戶都窮,縱使是最寵孩子。
且家庭比較富裕的人家也沒能力讓孩子吃零食吃到飽,頂多每次去趕集,買點糖果餅乾回來每天給孩子一點解解饞而已。
所以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挺饞的,沒有彆的吃食,每天都隻能吃一點飯。
飯菜沒油水不說,還很少有人能吃飽過,而且就算吃飽了沒有油水也餓得快。
所以這個時候看到什麼能吃的野果都想往嘴巴裡塞。
長在稍微靠路邊的野果野泡更是連熟都沒熟就被人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