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年下來,分到的糧食也就隻能勉強夠吃再加上一家子的衣服和買一些生活用品什麼的,實在沒有多餘的錢給他們買零食什麼的了。
但是每天回家看他們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嘴裡甜甜的喊著奶奶的樣子,她又不忍心讓他們失望。
沒錢買隻能多摘點像刺泡這樣的山貨回去給他們解解饞。
這叢刺泡確實大,而且也許是土壤肥力足,產量高不說,而且還個頭飽滿,把能摘的著差不多摘完趙園園摘了一大包,起碼有兩斤的樣子。
而李秋荷已經邊吃邊摘了三大包,總共差不多有六斤多的樣子。
李秋荷多摘了幾張葉子包好,見趙園園用捧著葉子裡的烏泡,也教她多摘幾張葉子包好,並且扯小樹藤纏上。
趙園園從口袋裡掏出兩顆硬糖塞給她,“謝謝李嬸,這糖你拿回去給家裡的孩子甜甜嘴。”
李秋荷推拒道,“小趙知青,這你自己拿著吃。”
“你們小知青剛來這裡什麼也不認識,隻能用這些來解解饞,我們認識的野果野泡多,能吃這些不花錢的東西解饞。”
雖然她看著那糖果挺心動的,兩顆糖看著不多,但是糖果貴啊,這硬糖都要一分錢一顆還要票,她經常去趕集咬牙買幾顆回來分給家裡的小孩都心疼錢心疼到不行。
而且這兩顆糖雖然看著不多,但是拿回去砸碎分給幾個孩子,夠他們開心半天的。
雖然心動但是擰巴慣了的人無論對方給什麼都習慣推拒撕巴幾下。
而且她不想給趙園園留下一個圖她東西,才帶她來摘東西的貪婪鄉下人形象。
趙園園直接塞給她後就退開了,賣乖道,“這不是指望嬸子以後多帶我認識認識這些東西呢。”
聽她這麼說,李秋荷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
心裡慰貼,她沒看走眼,小趙知青是個知感恩的,大不了以後自己再多帶帶她。
於是她笑著道,“那行,以後有空我帶你個來砍柴割草摘山貨什麼的。”
“不是嬸子我喜歡自誇,這山上能吃的,就沒幾個我不認識的,而且我也是在山裡找吃食的一把好手。”
趙園園聽著她的話,再看著這刺泡,心裡讚同。
李秋荷還在講著,“而且這山裡能吃的東西多,勤快一點也餓不著。”
說完,李秋荷又叮囑她不要說出去,“這吃的就是好東西,誰都缺,說出去了我們就搶不過彆人。”
邊說著,李秋荷也沒閒著,動作麻利的把刺泡放在背簍裡放好。
然後帶著她又走了一會兒山路便看到有很多枯樹。
也不是成片成片的乾,就是隔幾棵青岡樹,便有一種乾了呈肝紅色的,當地人比較常見的用來燒火的樹木枯死掉了。
地上還有些已經被砍了,並且用樹葉埋著的矮樹樁。
李秋荷指著那些大大小小的乾樹道,“趙知青,我們挑一棵樹砍下來,分著背回去可以嗎?”
作為一個被帶來的新手,自然是李秋荷說什麼就是什麼。
然後她們就挑了棵不大不小的樹開始砍。
看到樹根趙園園才知道這樹為什麼乾枯了。
好家夥,樹根上一小截的皮都已經被扒了,還不死才奇怪呢。
不過離得遠的話,有樹木和草叢遮擋,一般人還真發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