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是按照插秧的順序收的,其他的水稻也還能堅持幾天。
另一個就是紅薯地裡的草也長得挺深的了,但玉米,水稻產量不怎麼高的情況下,紅薯是填飽人們肚子的大功臣。
也要抓緊時間拔草,不能讓那些草長太深影響紅薯產量。
分配好任務後,他們直接就向紅薯地走去。
紅薯地是一畦一畦的。
溝裡和畦裡的草都挺多的。
他們很多人拿得有刀,先把畦上的草拔了,然後就把溝裡麵的紅薯藤掀上去,然後用刀把溝裡麵的草直接割了放在裡麵。
如果想背草回去換工分的,可以放一點在旁邊。
趙園園看到有的嬸子一邊弄,一邊把紅薯藤的尖給掐了,用比較有韌性的野草捆成一把一把的。
有嬸子見她們新來的知青太老實,隻顧著,理紅薯藤和拔草,提醒道,“你們可以掐一點好的紅薯藤拿回去吃。”
“這樣不僅能多個菜,而且還會讓紅苕長得更好。”
聽到那個嬸子的話,趙園園才知道,其他人為什麼敢明目張膽的掐紅薯尖。
畢竟一般這種有關大眾口糧的東西是不能亂動的。
不然這一片紅薯藤早光了。
雖然鄉下夏天不缺野菜,但是也架不住人多。
像之前梁木帶她去割芹菜的地方,第二天就光了。
而那些雨後長起來的陽荷包什麼的,也是很少有機會長大。
畢竟雖然上河大隊有自留地,但是架不住每家每戶人多,除了個彆家庭,其他的都是三四個小孩打底,有的生得多的,一對夫妻就生了十來個孩子,可以想象每天的飯量菜量多大了。
而且在這個沒什麼油水的年代,每天更餓,吃得更多。
自留地裡麵的瓜果蔬菜根本不夠吃。
有的還為了有點額外收入,留自留地種點瓜,豆角之類的比較買得上價的東西。
家裡的菜就更不夠吃了。
村裡的那些婦女,一有時間就到處扒拉各種野菜,補給家裡。
能有這麼大的光明正大的掐紅薯尖做菜,怪不得這些嬸子這麼高興。
不過紅薯藤很多,她們一時半會也摘不完,而且也隻準上工的時間摘。
見她們摘得那麼歡,在那嬸子和她說了後,趙園園也摘了起來,她半途才開始摘的,但是到了下工的時候,彭彭鬆鬆的竟然也摘了快有一背簍了。
捆了一捆草背回去換工分,畢竟她的工分挺少的,雖然她現在挺有錢的,不需要靠工分養活自己。
但是財不外露,背掙工分養活自己就在能力範圍內多掙一點。
這個雨後就這麼過完了。
晚上弄了個炒螃蟹和一個炒紅薯葉。
她摘的都是比較嫩的,入口爽脆細嫩,還挺好吃的。
其他知青也摘了不少。
安漫漫做飯手藝不太好,還特意來看著趙園園炒的,學了一下去,看著趙園園炒的色澤均勻,色香味俱全,而同樣的食材,同樣的調料,她炒出來的菜有點怪味還夾生。
最後隻能皺著眉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