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林驚雪已經下鄉一個多月了。
忙活了幾天給地除草,又要到了去趕集的前一天。
趕集前一天傍晚下工後。
趙園園去梁木家換了七斤乾豆角,三斤乾豆米和二十個鹹鵝蛋。
說是要寄回去給家裡人。
然後晚上,吃完飯後,趙園園就在房間裡打包。
先包了一個小一點的,大概三斤筍乾,三斤乾豆角,寄給杜春花家。
感謝一下杜春花送自己來車站和她兒媳婦苗翠翠給她縫的包。
如果可以的話,維護一下關係也可以的。
畢竟她在鄉下,不可能無緣無故的一直有錢。
但是有包裹往來就不一樣了。
另一包大點的大概四五斤筍乾,三四斤乾豆角再加那三斤的乾豆米。
打包好,都是乾貨,不壓稱,所以看起來挺大包的。
又用之前吃完的麥乳精瓶子裝了兩個鹹鵝蛋進去蓋好。
然後給他們簡單的寫了一封信,先是簡單的說了一下她在這裡的情況,然後又寫了一下她打聽的筍乾,乾豆角的做法。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踏上了去趕集的道路。
把包裹寄出去後,趙園園又買了兩斤肥肉熬油和一斤瘦肉。
然後我去供銷社買了些糖果,餅乾,鹽,味精,醬油,煤油,電池什麼的。
安漫漫也來問有沒有鐵鍋。
但是這供銷社太小了,顯然物品沒那麼齊全。
像鐵鍋這種稀缺的工業品顯然沒有。
就算有,也輪不到她們,有些消息靈通的人一早就搶了。
然後她們又一起去國營店買了幾個包子,饅頭什麼的。
便和背著一個大包裹的安漫漫向集市上走去。
集市上現在人很多,有種摩肩接踵的感覺。
她看到有小河蝦賣,買了兩斤。
然後又看到有賣糧食的,又買了十斤大米。
大隊長讓她們過幾天交公糧了分糧的時候,再一起領這個月的份額。
如果是在現代,每個月四十斤的糧食一個人肯定吃不完。
但是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每天還要上工,真的很餓,一天一斤多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更何況玉米麵,高梁飯,不像大米一樣,煮的時候加點水就會漲。
而且這個時代沒有什麼零食,吃飯就更多了。
安漫漫見她買大米也跟著買了十斤大米。
快過中元節了集市上賣糯米麵,花生,芝麻的人不少。
但是現在還沒交夏糧,糯米麵大多是去年的陳糯米碾的。
雖然說都是糧食,但是沒有新米好吃,所以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其他人更喜歡新米。
但是要過幾天才開始交公糧,和集市對不上,所以很多人隻能拿出去年攢的米麵出來賣。
順便換點過節用品。
而且就算有糯米麵趙園園她們也不會包。
所以看到有當地特色用芭蕉葉或油桐樹葉包的糯米糍粑,趙園園和安漫漫各買了一遝。
然後便沒有什麼可買的了,她們就一起回到上次集合的地方,趙園園把米寄給馬馱著,安漫漫也把包裹和米邊寄馱了。
然後他們就蹲在一邊拿著買的糯米糍粑吃了起來。
趙園園隻買了一個芭蕉葉包的,而大饞丫頭安漫漫則是芭蕉葉包的和油桐樹葉包的各買了一個。
趙園園小心的撕開外麵的葉子,然後便看到裡麵表麵光滑的糍粑,小心的咬了一口。
沒咬到餡,沒有什麼特彆的味道,隻有糯米和芭蕉葉的清香,還有點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