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早晨就這麼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大多數人都是揉著腰回家,真的,彎了那麼久的腰實在是太累了。
趙園園先繞道去大隊裡赤腳大夫那裡去拿點藥。
雖然她今天沒被螞蟥咬,但是看著那一眼望不到頭的田地,地況複雜,還是有備無患的好。
去到赤腳大夫家才知道,那老大夫姓黃,叫黃天冬,今年六十多歲,祖上就是醫藥世家,隻是後來戰亂,家破人亡,後麵逃到上河村在這裡安定下來,又娶了一個喪夫帶著一兒一女的寡婦,然後又生了一個兒子。
現在在大隊裡做赤腳大夫,醫術還可以。
平時閒暇時喜歡上山摘中草藥製作各種藥膏什麼的。
趙園園要了一份防螞蟥叮咬的藥和一份螞蟥叮咬後治傷的藥水,都不貴,藥水才幾分錢一份,這也算是村裡的福利了,隻收過成本的費用,收入不用上交大隊。
畢竟每年插秧的時候大隊裡被螞蟥咬傷的人很多,如果收費太貴,他們寧願拖著也不願意去,最後不僅耽誤生產,有的還搞垮了身子。
所以經過大部分大隊民眾的同意,去赤腳大夫那裡拿一些常規的治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和被螞蟥咬的傷口的藥水都不用上交收入給大隊。
畢竟在農村,誰還沒個頭疼腦熱,這是方便大家的事,大多民眾都同意了。
防治螞蟥的藥水雖好但是不禁放,見到有藥膏,她又要了一份藥膏,還要了一份治療常規的跌打損傷的藥膏和一份去疤的藥膏,一份止癢的藥膏,看著有驅蛇蟲鼠蟻的藥粉和止血的也要了一份。
這些藥,藥水和藥粉都便宜,都才幾分錢就一大瓶,一大包。
而藥膏則是比較貴,用一個個的小玻璃瓶或者小瓷瓶還有一些裝雪花膏的盒子裝著的。
光一盒普通的跌打損傷的藥膏都需要兩毛錢。
止癢的藥膏也是兩毛錢。
而去疤的直接一塊錢一份,黃天冬說裡麵加了珍貴藥材。
玻璃瓶和小瓷瓶還要另加一毛,其他的裝雪花膏之類的盒子要5分錢。
他也不是故意要收瓶子錢的,而是這些瓶子都不便宜,黃天冬還搭了不少人脈才買到的。
如果不想出瓶子的費用可以自己拿容器去裝。
但是趙園園來的時候不知道,就一樣買了一份。
她是真的需要,雖然她空間裡也囤了不少藥,也有花大價錢買的去疤膏,但是效果還是有點一般,要連著塗幾個月才見效一點。
也不知道這個老中醫製出來的藥膏有沒有用。
而在農村乾農活,受傷是常事,不想身上留疤除了乾活的時候注意一點,有藥經常塗著也很有必要。
其他的跌打損傷和止血,在農村時不時身上就被磕到青紫出血,也真的很有必要囤一點。
至於止癢的藥更是不可缺少,平常被蚊子或者玉米葉片劃傷,是真的癢,有時候紅腫一大片。
雖然她空間裡有藥,但是大多味道大,不適合在外人麵前用。
空間是她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最大底氣,能少用就要少用,少一分被發現的風險。
這個需要,那個也需要,買這一堆藥花了她一堆毛票。
雖然現在的錢禁花,她也不缺錢,但是看著一堆毛票給出去也心痛。
怪不得以前都說老一輩能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