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初一,這名字聽起來或許有些普通平凡。
我出生在秦國三十三年的四月初一,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
我生活的地方是嵊州大陸的秦國,那是一個廣袤而神秘的國度。
而我所在的小山村,則被人們稱為麻柳樹村。
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卻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故事。
麻柳樹村四周環繞著青山綠水,風景宜人。村子裡的房屋錯落有致,屋頂上的煙囪冒出縷縷青煙,給整個村莊增添了一份寧靜和溫暖。
村中央有一棵巨大的麻柳樹,它的枝葉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綠傘,為村民們提供了一片清涼的遮蔽。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個村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名字。
它就像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靜靜地坐落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關於這個村莊的起源,老人們代代相傳著一個神秘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先祖們生活的地方遭遇了一場可怕的禍亂。
戰爭、饑荒和疾病肆虐,人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為了生存下去,先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踏上了尋找新家園的艱難旅程。
經過漫長的跋涉,先祖們終於來到了這個偏遠的地方。
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
先祖們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決定在此定居下來,遠離外界的紛擾和戰亂。
從那時起,這個村莊便成為了先祖們的避世之所。
他們在這裡開墾土地,建造房屋,繁衍後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莊逐漸發展壯大,但它的名字卻一直沒有被確定下來。
或許是因為先祖們希望這個地方永遠保持寧靜和神秘,又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名字並不是那麼重要。
無論如何,這個沒有名字的村莊就這樣默默地存在著,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曆史的滄桑。
這個村子正中間有一條寬約5米,長約700米的河,兩岸長著許多的麻柳樹,所以後來的老人們就叫它麻柳樹村。
這個村莊坐落在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流兩岸,房屋沿著河岸錯落有致地排列著。
這些屋子或新或舊,有的是傳統的磚木結構,有的則是現代的磚混建築,但它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依水而建。
村莊裡的房屋分布得並不密集,而是零零散散地散布在河邊,仿佛是大自然隨意擺放的一般。
從遠處望去,這些房屋就像是一顆顆點綴在綠草地上的明珠,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據統計,這個村莊共有150多戶人家,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與這條河流相依相伴。
每一戶人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生活方式,而這條河流則見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河邊的農田密密麻麻的長滿了水稻,每家大概約有510畝,每年向官家按每畝100斤的水稻上交,其餘的留用。
李初一家裡可謂是人丁興旺,一共有9口人。
他的祖父名叫李福,年50歲,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臉上總是洋溢著慈祥的笑容。
祖母王春花,年46歲,則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女性,操持著家中的大小事務。
李初一的父親叫李財,年26歲,是個勤勞踏實的人,努力工作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
母親柳荷,年23歲,是一個溫柔賢惠女子,把家裡照顧得井井有條。
他們一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李祿一,年6歲;小兒子名叫李初一,年2歲。
李初還有一個二伯,名叫李貴,年24歲,性格豪爽。
二伯娘趙雲,年22歲,則是個熱情開朗的人,與鄰裡關係都很好。
二伯娘生下一兒一女,大女兒名叫李仙兒,年5歲,聰明伶俐,是家裡的開心果,小兒子名叫李元寶,年3歲,調皮搗蛋,但也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歡樂。
他們兄妹四人按照年齡由大到小排列:大哥李祿一、二姐李仙兒、三哥李元寶、四弟李初一。
祖父李福是個踏實勤勞的農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著吃苦耐勞把兩個兒子拉扯長大,給每個兒子娶了媳婦。
他們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喜悅和熱鬨。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裡的人口越來越多,原本寬敞的四間小土房漸漸變得擁擠不堪。
老爺子李福看著日益狹小的居住空間,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改善這種狀況。
這一年,李祿一8歲,李初一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