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吳融整理好一份關於“各省清鄉運動中物資消耗與實際戰果對比”的分析報告,起身走向處長辦公室。
秘書間裡,林婉兒正坐得筆直,整理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
穿著一身素雅的淺藍色旗袍,長發用一根簡單的發簪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頸。
她的工作環境井然有序,每一份文件都按照特定的規則擺放,顯露出主人一絲不苟的性格。
“林秘書。”
吳融的聲音讓她從文件中抬起頭。
“吳股長。”林婉兒起身,微微頷首,態度禮貌但疏離。
“一份緊急報告,需要處長批閱。”吳融將文件遞過去,
“另外,關於上月軍火采購清單中的幾個數據,與我從後勤、軍需等部門彙總來的初步報告對不上,我想核對一下原始檔案。”
這個借口無懈可擊,也是情報分析的份內之事。
林婉兒接過報告,看了一眼封麵:
“處長正在會客,您需要稍等。關於檔案,我去給您申請。”
“有勞。”
吳融沒有離開,而是站在一旁,安靜地等待。
他沒有四處張望,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隻是垂著眼簾,仿佛在思考什麼。
這種沉穩,與那些急於在楊立仁麵前表現的官員截然不同。
林婉兒很快辦好了手續,從身後的鐵皮櫃裡,抱出了一遝厚重的原始檔案。
“吳股長,都在這裡了。”
“多謝。”吳融接過檔案,沒有立刻翻閱,而是對林婉兒說,
“林秘書,這些數據核對起來很麻煩,可能會占用你一些時間。”
“這是我的工作。”
吳融點點頭,開始翻閱檔案。
他的速度很快,手指在泛黃的紙張上劃過,目光精準地捕捉著每一個數字。
林婉兒坐回自己的位置,繼續處理公務,但眼角的餘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吳融。
她發現,這個新上任的情報股長,有一種獨特的專注力。
他不像其他人那樣,一邊工作一邊抱怨,或者試圖與她攀談。
他就隻是工作,純粹地工作,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辦公室裡隻有紙張翻動的聲音和打字機的嗒嗒聲。
大約半小時後,吳融找到了所有需要的數據。
“找到了。”他合上檔案,“辛苦了,林秘書。”
就在他準備離開時,他的目光落在了林婉兒桌角的一份報紙上。
報紙的頭版,是關於委員長在南京發表的最新演說,標題慷慨激昂。
而報紙的中縫,則有一條不起眼的小新聞:
“豫南大旱,災民流離失所,地方官府上報‘蝗災可控’。”
吳融的動作停頓了一下。
林婉兒注意到了他的目光。
“吳股長也關心時局?”她開口問道,這是她第一次主動與吳融談論工作以外的事情。
“談不上關心。”吳融的語氣很平淡,
“隻是覺得,報紙上的文章,有時候比前線的炮火聲,更震耳欲聾。”
林婉兒順著他的視線,也看到了那條關於豫南旱災的新聞。
她沉默了一下,然後開口,語氣裡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
“楊處長說過,國家正值危難之際,對外隻能有一個聲音。
隻要我們能肅清內患,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來了。
吳融心中了然。這就是她對楊立仁盲目崇拜的根源。
她將楊立仁的理念,當成了救國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