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喜訊,像長了翅膀,飛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從繁華的都市,到偏遠的鄉村,到處都回蕩著“平型關大捷”這四個字。
重慶的報紙,用最大號的字體,刊登著前線的戰報。
《中央日報》的頭版頭條,是委員長慷慨激昂的講話,盛讚此役為“開戰以來最光榮之勝利”。
上海的租界裡,無數的僑民和愛國學生,走上街頭,揮舞著青天白日旗,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
武漢的碼頭上,準備西遷的民眾,在聽到消息後,停下了腳步,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這場勝利,就像一劑強心針,注入了整個民族的血管。
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向全世界宣告:
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可以用鮮血和生命,來打破的!
而在這場舉國歡騰的盛宴背後,南京城裡,幾家歡喜,幾家愁。
戴隱的辦公室,門庭若市。
前來道賀的同僚、下屬,絡繹不絕。
“戴老板慧眼識珠啊!吳處長年紀輕輕,就有如此經天緯地之才,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是啊是啊,有戴老板您的提攜,再加上吳處長的能力,我們軍統,何愁不能壓過中統那幫廢物!”
戴隱坐在辦公桌後,臉上掛著矜持的笑容,享受著這久違的吹捧和榮光。
平型關大捷的功勞,被他巧妙地包裝成了軍統的傑作。
這不僅讓他在委員長麵前,大大地露了臉,更讓他在與中統的內部鬥爭中,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他現在看吳融,就像在看一件自己親手打造的、最完美的藝術品。
夠聰明,夠狠辣,最重要的是,夠“忠心”。
能為他戴隱,為軍統,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至於吳融那點“通共”的嫌疑?
在巨大的勝利和利益麵前,那點瑕疵,已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戴隱甚至覺得,吳融這種“不拘一格,為我所用”的思路,非常值得推廣。
“以後,對那些思想左傾,但有才華的人,不要一味地打壓。”
戴隱在內部會議上,意有所指地說道。
“要學會‘廢物利用’。隻要能為黨國效力,管他是紅的還是白的?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這番話,讓在座的軍統高官們,麵麵相覷。
他們都聽出來了,戴老板這是在為吳融的行為,公開背書。
一時間,整個軍統上下,對那個新晉的吳少將,都充滿了敬畏。
……
與軍統的喜氣洋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統總部的愁雲慘淡。
楊立仁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已經整整一天沒有出門了。
地上的煙頭,扔了滿地。
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攤開的報紙,上麵是吳融身穿少將軍服,英姿勃發的照片。
照片下的標題,是“抗戰英雄,青年楷模”。
每一個字,都像一根針,深深地刺痛著楊立仁的眼睛。
他想不通。
他真的想不通。
一個靠著投機取巧,甚至可能是“通共”換來功勞的人,怎麼就成了英雄?
而他楊立仁,為了黨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最後卻落得一個被政敵嘲笑,被手下質疑的下場。
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
“局長,陳公的電話。”
秘書林婉兒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楊立仁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整理了一下自己淩亂的衣領。
他拿起聽筒。
“老師。”
“立仁啊。”電話那頭,傳來一個蒼老而威嚴的聲音,“平型關的事情,我聽說了。”
“是,老師。”
“你和戴隱,鬥了這麼多年。這次,是你輸了。”陳公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
楊立仁的臉,漲成了豬肝色。
“老師,我……”
“不用解釋。”陳公打斷了他,“輸了,就要認。但不能一直輸下去。”
“那個叫吳融的年輕人,我看了他的資料。很不簡單。”
“他就像一把突然冒出來的,沒有根底的刀。戴隱想用他來對付我們,委員長想用他來平衡各方勢力。”
“這種人,要麼一飛衝天,要麼粉身碎骨。沒有第三條路。”
陳公的聲音,頓了一下。
“立仁,你要做的,不是去嫉妒他,更不是去用那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對付他。”
“你要去了解他,研究他,找到他的弱點。”
“再鋒利的刀,也有生鏽的一天。再聰明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