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宇的臥室
發出第一封郵件的48小時後,深夜
夜深如墨。
距離第一封郵件發出,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十八個小時。
高斯宇的臥室裡隻亮著一盞台燈,光線將他映在牆上的影子拉得細長。他坐在電腦前,屏幕上是單調的桌麵壁紙,但他卻仿佛能透過這塊屏幕,感知到千裡之外的暗流湧動。
通過“文明火種係統”賦予的初級網絡感知能力,他能模糊地察覺到,一張無形的、代表著國家力量的監控網絡,已經將他這裡包裹得密不透風。每一個數據包的流進流出,都可能被截獲分析。然而,這張網隻是靜靜地收攏著,卻沒有與他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
沒有電話,沒有訪客,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異常。
“他們在猶豫。”高斯宇靠在椅背上,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篤、篤”聲。
他完全能夠理解這種猶豫。
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剛剛結束高考,卻聲稱自己掌握著可控核聚變的核心算法。這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是網絡時代最離譜的騙局。但偏偏,他發去的那部分數據,又經得起任何頂尖物理學家的推演與驗證,其理論的嚴謹與前瞻性,足以讓任何看到它的人心神劇震。
這就造成了一個悖論。
相信他,意味著要將國家的未來,押在一個背景簡單到一張紙就能寫完的年輕人身上,並答應他那個聽起來有些荒唐的要求——創辦一所由他主導的大學。這對於任何一個成熟、嚴謹的政治體係而言,都是一場風險巨大的豪賭。
不相信他,又意味著可能錯失一個讓龍國一步登天、徹底改寫世界能源格局的“文明奇跡”。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所以,他們選擇了等待、觀察、爭論、權衡。
“但是,我沒有時間陪你們玩這種權衡利弊的遊戲。”高斯宇的眼神驟然變得銳利起來。
他意識到,僅僅展示“理論價值”是不夠的。可控核聚變雖然是王牌,但它太宏大,見效也太慢,無法給那些手握重權的決策者們帶來最直接、最迫切的衝擊力。
他需要為天平的另一端,加上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拒絕的,沉甸甸的砝碼。
他必須主動出擊,用更猛烈的方式,炸開這扇緊閉的大門。
意識沉入腦海,那片由無數知識構成的璀璨星河——“文明火種係統”——再次展現在他麵前。
這一次,他的目標無比明確。
不再是能源,不是材料,也不是生物科技。
他的目光,直接鎖定在了那片閃耀著凜冽寒光,代表著殺伐與守護的科技樹上——【國防武備】。
手指在虛空中劃過,無數尖端武器的藍圖如流星般閃過他的意識。最終,他將目光定格在了一個讓所有現代國家都為之瘋狂的領域。
【第六代戰鬥機技術】
這同樣是一項過於驚世駭俗的技術,如果直接將完整的六代機“風暴之刃”或“幽靈之翼”的藍圖扔出去,恐怕引起的就不是重視,而是恐慌了。
高斯宇冷靜地分析著龍國航空工業的現狀。他知道,龍國已經擁有了性能優異的第五代戰機,但其最大的短板,始終是那顆“心臟”——航空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