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牌那句石破天驚的“體外循環消化係統”的咆哮聲中,“盤古”計劃最核心的兩大技術難題之一——電池,以一種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迎來了破局的曙光。
然而,擎天科技,顯然不會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
就在奇點科技的所有技術人員,都在為了王牌那個瘋狂的想法,而進行著夜以繼日的封閉式研發時,一場針對梁耀本人,更加陰險,也更加惡毒的攻擊,已經在網絡世界,悄然拉開了序幕。
與上一次,那種居高臨下的、君王宣告般的“太陽論”不同。
這一次,擎天科技,動用了他們的第二隻手——一隻隱藏在陰影之中,專門負責處理“臟活”的、由無數水軍、黑公關和所謂“專業人士”組成的,輿論的黑手。
一夜之間。
網絡上,開始湧現出大量,關於“奇點科技創始人梁耀”的,“深度扒皮”文章和視頻。
這些內容的發布者,都是一些在各自領域,有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的“專業”自媒體。有科技圈的“意見領袖”,有財經界的“資深評論員”,甚至,還有幾個專門做“社會奇聞”的百萬粉絲大v。
他們的內容,風格各異,角度刁鑽,但核心的指向,卻出奇地一致。
他們,不攻擊奇點科技的產品。因為“一口入魂”和“新生環保”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無法被輕易抹黑的。
他們攻擊的,是梁耀,這個人。
一篇名為《揭秘“神罰”飛行器背後的真相:一場精心策劃的視覺魔術?》的文章,在各大科技論壇,被瘋狂轉載。
文章的作者,以一種“理性”、“客觀”、“科學”的口吻,逐幀分析了當初科創大賽上的那段視頻。然後,用各種看似專業的物理學和空氣動力學術語,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梁耀的那個所謂的“反重力”飛行器,根本就不存在。那隻不過是,一場利用了“視覺暫留效應”、“磁場懸浮技術”和“無人機燈光秀”的,高級魔術表演。
“……我們不得不佩服,梁耀先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和‘營銷大師’。他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公眾對未知科技的好奇心,來為自己,製造一場轟動性的事件。但,科學,是嚴謹的。我們,不能讓魔術,玷汙了科學的殿堂。”文章的結尾,寫得冠冕堂皇。
緊接著,一篇名為《農夫與蛇:從林氏集團的覆滅,看奇點科技的“原罪”》的財經評論,又在朋友圈,刷了屏。
這篇文章,將梁耀和林家的恩怨,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
文章裡,林建國,成了一個愛才惜才、不計前嫌,給了貧困大學生梁耀第一桶金的“伯樂”。而梁耀,則成了一個,在得到資助,羽翼豐滿之後,就立刻反咬一口,用卑劣的手段,竊取了林家的商業機密,並最終導致自己恩人,家破人亡的,“白眼狼”。
“……我們無意去評判商業競爭中的道德。但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建立在‘背叛’和‘陰謀’之上的商業帝國,它的根基,到底能有多穩固?”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個又一個的視頻。
它們像一把把淬了劇毒的、無形的手術刀,精準地,將梁耀塑造成了一個,靠著欺騙、投機和背信棄義,才偶然上位的,“無德奸商”的形象。
這場輿論戰,打得極其漂亮,也極其惡毒。
因為它,半真半假。
梁耀,確實無法解釋“反重力”的來源。
他,也確實,是林家覆滅的,直接推手。
這就讓他,百口莫辯。
一時間,網絡上,風向大變。
那些曾經,將梁耀奉為“草根逆襲”、“天才少年”的網友們,開始動搖了。
“臥槽!原來那個飛行器是假的?我就說嘛,怎麼可能有人搞出反重力!”
“細思極恐啊!如果他連這種事都造假,那他的那個什麼發熱包,會不會也有問題?”
“忘恩負義最可怕了!這種人做出來的產品,我反正是不敢用了。”
質疑、謾罵、嘲諷……如同潮水般,湧向了奇點科技的官方網站和梁耀的個人社交賬號。
這場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暴,也同樣,刮進了梁耀的家中。
這天晚上,梁耀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父母的住所。
一進門,就感覺到,家裡的氣氛,有些不對勁。
母親坐在沙發上,眼眶紅紅的,顯然是剛剛哭過。父親則在一旁,一支接一支地抽著煙,客廳的煙灰缸裡,已經堆滿了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