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擊碎謊言最鋒利的武器。
在梁耀立下那個“一個月讓廢土長出青草”的軍令狀後,整個斯洛文尼亞,乃至歐洲的科技和環保界,都將目光聚焦在了這片位於盧布爾雅那郊區的“毒地”上。
絕大多數人,都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他們等待著,等待著一個月後,那個狂妄的東方年輕人,將如何為自己的大話收場。各大媒體甚至開啟了倒計時直播,準備全程記錄奇點科技的“世紀豪賭”是如何以慘敗告終的。
然而,僅僅過了一周,情況就開始變得有些不對勁了。
第一批前來“打卡”的環保博主,在用專業儀器檢測土壤時,驚駭地發現,土壤表層的重金屬含量,竟然下降了10!
這個數據,起初被認為是儀器故障。
但當第二天,這個數字變成了20的時候,所有人都無法再保持平靜了。
第十天,負責監控的環保部門,發布了一份官方報告,報告顯示,在注入特殊菌種的核心區域,土壤的重金屬含量,已經下降了超過60!土壤的酸堿度,正在奇跡般地向中性恢複!
整個歐洲環保界,徹底沸騰了!
這怎麼可能?這是什麼技術?這完全違背了現代環境科學的一切基本定律!
無數的專家、學者、記者,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他們將“希望”晶圓廠外圍堵得水泄不通,每個人都想親眼見證這個正在發生的“神跡”。
而在萬眾矚目之下,到了第十五天,那個讓所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來的奇跡,終於發生了。
一名一直守在現場的記者,在進行例行拍攝時,突然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尖叫。他用顫抖的手,指著腳下那片原本是深紅色的土地。
在那片剛剛恢複了正常褐色的土壤上,一抹微弱的、但卻頑強無比的嫩綠色,破土而出!
是一株青草!
緊接著,仿佛收到了命令一般,第二株,第三株……成百上千株嫩綠的草芽,爭先恐後地從死亡的廢土中鑽了出來,在陽光下,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生命活力。
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了。
所有在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他們看著那片迅速蔓延開來的綠色,眼中的震撼,逐漸化為一種近乎朝聖般的狂熱。
“神跡!這是上帝的傑作!”
“他做到了!那個東方人真的做到了!”
“這不是科技,這是魔法!來自東方的綠色魔法!”
“廢土變綠洲”的視頻和照片,在短短幾小時內,傳遍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奇點科技的名字,不再僅僅局限於科技圈,而是以一種“環保救世主”的姿態,強勢進入了全球公眾的視野。梁耀,被無數歐洲媒體,譽為“來自東方的綠色魔法師”。
公司的國際聲望,在這一刻,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擎天科技布下的“毒地”陷阱,非但沒有困住梁耀,反而成了他向全世界展示肌肉的最佳舞台,一塊讓他聲名鵲起的完美墊腳石。
土地問題,以一種最震撼、最匪夷所思的方式,解決了。
但是,新的,也是更現實的危機,接踵而至。
當孫立帶著他從國內緊急抽調過來的最頂尖的工程師團隊,意氣風發地走進“希望”晶圓廠的車間時,所有人都集體傻眼了。
車間裡,那些所謂的生產設備,與其說是機器,不如說是……一堆來自上個世紀的“古董”。鏽跡斑斑的機殼,布滿灰塵的儀表盤,還有那條核心的28納米光刻機,看起來就像一個隨時會散架的鐵疙瘩。
“我的天……”一名資深的工程師發出了絕望的呻吟,“就用這堆廢鐵,去造7納米的‘伏羲’?老板這是在開國際玩笑嗎?”
整個團隊的士氣,瞬間從雲端跌入了穀底。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非常清楚28納米和7納米之間,存在著怎樣不可逾越的技術鴻溝。這根本不是靠優化工藝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更換一整條全新的、價值數十億歐元的生產線。
而公司,顯然已經沒有這筆錢了。
孫立的臉,比吃了黃連還要苦。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領了軍令狀的將軍,卻發現手下發的,是一堆燒火棍。
就在所有工程師都陷入絕望,認為這個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時候,王牌的視頻電話,又“恰逢其時”地打了進來。
“哎呀呀,孫大總管,怎麼一個個愁眉苦臉的?”王牌那張欠揍的臉出現在屏幕上,他正坐在一輛騷粉色的二手敞篷跑車裡,戴著一副巨大的墨鏡,“我早就說了嘛,常規思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們這是典型的抱著金飯碗要飯!”
“你少說風涼話!”孫立沒好氣地吼道,“有本事你來!你來把這堆破銅爛鐵變成7納米的光刻機!”
“嘿,這可是你說的!”王牌的眼睛亮了,“我早就有一係列瘋狂的構想了!比如說,我們可以拆了天上的衛星,把它的高精度姿態控製模塊,裝到光刻機的工件台上!再比如說,我們可以把醫院裡的核磁共振儀拆了,用它的超導磁體,來做一個等離子蝕刻的約束場!這叫什麼?這就叫‘給拖拉機裝上航天發動機’!大力出奇跡嘛!”
王牌的話,在工程師們聽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是瘋子的囈語。
然而,在會議室的另一頭,全程聽著他們對話的梁耀,卻力排眾議,當場拍板。
“就按王牌的思路來!”他的聲音不大,卻讓整個會議室瞬間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用一種看外星人的眼神看著他。
梁耀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堅定地說道:“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金錢,去按部就班地更換生產線。所以,我們隻能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從現在開始,放棄你們腦子裡所有的常規工程學理論。我們要做的,不是‘升級’,而是‘魔改’!”
一場注定要顛覆現代工業體係的、充滿了暴力美學的“魔改”計劃,就在這座位於東歐小國的、瀕臨破產的工廠裡,以一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正式拉開了序幕。
而這場“魔改”的核心,不是那些天馬行空的構想,而是梁耀手中,那些來自未來垃圾場的、凝聚了更高維度科技結晶的、匪夷所思的“未來零件”。
喜歡我家後門通未來垃圾場請大家收藏:()我家後門通未來垃圾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