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發現自己異能畫麵的儘頭有魚群掠過。他急忙把異能範圍縮小,拉大距離觀察,隻見水下有著密密麻麻的大魚群,朝著南邊遊去。
楊啟對著魚群,打開探照燈,燈光下可以看見無數逃竄的魚群,蹦出水麵。
那陣式猶如清水潑入熱油中,海麵瞬間就沸騰了。
楊啟拿起電台的對講機,激動的高呼“豐收號”:
“呼叫,呼叫!‘啟航號’呼叫‘豐收號’,聽到請回答。”
“聽到,聽到,‘豐收號’聽到,請講!”
對麵白大海回應道。
“前麵發現較大規模魚群,‘豐收號’加速跟上,準備繞到魚群前麵退網。”
楊啟立即下達指令。
“收到,‘豐收號’收到。”白大海高聲回答道,同時招呼眾人出倉準備作業。
“老楊,老陳,發現魚群,把所有人叫過來,準備下網。”
等兩艘船全速來到魚群前麵的時候,楊啟開始指揮“豐收號”下網,上拖。
隨著白大海的一聲令下,陳中偉和陳棟開始下網。
此時的“啟航號”在給“豐收號”下完指令之後,就繞到邊上,給“豐收號”騰出空間。
這時候,“豐收號”拖著碩大的拖網,在白大海的操作下不緊不慢的靠近魚群。
船上眾人借著探照燈的照亮,看著像開水一般沸騰的魚群,均是露出激動的表情。第一網就來個大豐收,確實可以給人帶來愉悅。
“阿啟,找魚群真的是有一手啊!太牛了吧!”
小舅第一次見到這場麵,禁不住發出感歎。
其他兩個後來的船工,沒有跟楊啟公過事,從來隻聽說過他找魚本事大,沒想到效果這麼好!
“豐收號”就像犁地一樣,從魚群中間開過去。
在楊啟的要求下又往前開十分鐘。終於可以起網了。
拖網慢慢的合攏,肉眼可見,漁網抖動的幅度很大。
等碩大的網囊被吊機緩緩吊到船舷邊上的時候,卡住了。
網囊離開水麵實在是太重了,“豐收號”連續試了幾次次都是差那麼一點點,無法吊過船舷。
楊啟想了個辦法,在“啟航號”這邊的吊機掛鉤上綁了一根繩子,拋到“豐收號”那邊,綁在網兜上麵。
他這邊也開動吊機,加上“啟航號”的這股力道,終於把網囊拉上甲板。
楊啟通過異能,早就知道這是一群藍圓鯵魚。
藍圓鯵魚,鯵科,俗名:巴浪魚,巴刺魚,池仔,黃占等等。
體呈紡錘形,稍側扁,一般體長15–30厘米,體重50–200克。口大,吻椎形,上下頜各張一列細牙。
眼睛較大,體背部為藍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角有一個黑斑。
產量較多,近年以來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其肉味鮮美,鮮食可油煎,油炸,清蒸等,加工可製成醃乾品。
這種魚生產盛期正值南方高溫季節。產量又集中,因而鮮品銷售較少,大部分加工成鹹乾品,故而南方俗稱為“池魚”。
藍圓鯵還有一個和其他魚種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因為人工養殖的品種肉質更優,所以人工養殖的市場價格,反而比野生的品種更貴。
人工養殖的價格是野生品種的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