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和白雪分彆仔細看了一遍合同條款。
付款方式上麵是,備料準備期間,先付40,開始動工建造的時候再付30,等船舶試航,交付時再付剩下的30。
整個工期時間期限為30個月,也就是說兩年半的時間。
雙方最後愉快的簽訂了合同。造船合同就此生效。
楊啟現在也算銀行大客戶,當場就給曹總轉賬1520萬元。
錢一到賬,曹總馬上就是安排人采購所需材料。
看到他們都開始忙碌起來了,楊啟二人就告辭離開了。
回家的路上,楊啟給張軍打了電話,說了已經在市造船廠訂船的事,畢竟這個曹總還是張軍介紹認識的。
二人回到家裡的時候,瞬間覺得坐不住了。
給家裡打了電話,二人就去碼頭加油、加水、加冰、餌料、買食物和生活用品。
“啟航號”迎著夕陽再一次踏上征程。
四個小時左右,二人來到距離“無儘島”幾十海裡的一片海域。上次準備過來盤“無儘島”,中途因為碰到大黃魚群,二人提早返航。
楊啟把船停在,一個海底有礁石嶙峋,縱橫交錯的地方,開始垂釣。
這種地方明顯就是,海底藏魚的避風港。
藏在水下的暗礁,就是一道道天然屏障,阻擋了海流,成為看不見的洄灣。
這樣的地方,有利於牡蠣,螃蟹,蝦類,海葵,海藻等海洋生物的棲息繁衍。
這些居於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會吸引來大量的掠食類海魚聚集覓食。
對於釣魚佬來說,這種地方都是絕佳的垂釣之地。
不過探魚器屏幕上,竟然顯示底下竟然沒有什麼魚。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那是因為海底礁石過多,魚群都躲在礁石之間的縫隙,或者洞穴之中。
如果楊啟沒有金手指,則肯定像其他釣魚佬一樣,根據探魚器顯示,以為下麵沒魚而錯過。
楊啟發動釣魚艇,往上風頭行駛了幾十米,然後就下雙錨。
其實出海釣魚,一般是兩種釣法:拉流釣法和定錨釣法。
其中拉流釣法就是不下錨,船長根據風向,和流水判斷釣漁船的行徑方向。
在距離釣點十米或者幾十米的範圍內停住,然後在風和流的作用下往釣點漂移。
並在漂移的過程中下竿拋餌。
當船慢慢飄過釣點之後,再重新駛上去,繼續漂下來,如此不停反複,就是拉流釣法。
定錨釣法,則是要下錨,使得漁船和釣點呈垂直的狀態。
不過在海上釣魚很難,固定在同一個位置,它會隨著水深,風向,水流而移動。
因此定錨釣法,船長必須是經驗很豐富的老司機才行。能充分考慮到風向和水流的因素。
在釣點的上風頭或者上流頭一定距離內下錨。
固定船隻後,在通過調整兩條錨繩的鬆緊度,從而移動船位置來精準定位。
一切就緒之後,二人開始掛餌垂釣。
楊啟通過金手指發現這裡的水深達到70米左右,他所看到的和探魚器顯示的是截然相反,。
隻見礁石縫隙裡,有不少石斑魚躲在其中。
楊啟剁了一些冰凍餌料,撒到窩點裡麵,不一會就有很多魚,從四周慢慢遊了過來。
最先抵達的是一群個體不小的魚群,基本都有十斤以上,大的甚至達到三四十斤。數量竟然有上百條。
這明顯是吸引了一波魚群過來。
楊啟心中大喜,不過等到他看清這些魚種之後,又感覺很是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