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詩詞集首發儀式圓滿落幕後,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軌道。周一的清晨,陽光透過書房的百葉窗,在書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光帶。林硯坐在電腦前,剛開機,準備開始新一周《青雲誌》的碼字工作。首頁大封推雖然結束了,但餘溫尚在,加上即將到來的全平台推薦,他不敢有絲毫鬆懈。
郵箱客戶端自動登錄,提示有一封新郵件。林硯隨手點開,目光掃過發件人時,卻不由得愣了一下。
發件人:李薇
標題:關於邀請林硯先生參加“青年詩會”的函
市詩詞協會?李薇?林硯記得這個名字,是陳敬之教授的學生,上次首發儀式忙前忙後的那位乾練的年輕老師。
他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帶著一絲好奇和隱約的期待點開了郵件。
郵件正文是標準的公務函格式,措辭嚴謹而客氣:
“林硯先生台鑒:
冒昧致函,敬請海涵。
經陳敬之教授鄭重推薦,並與協會內部審議,我們深切關注到您在古典詩詞創作方麵展現出的靈氣與才華。您的作品情感真摯,意境清新,頗具青年特色。
為促進當代青年詩詞創作交流,發掘與培養新生力量,我市詩詞協會擬於下月十五日周六)下午兩點,於市文化館多功能廳舉辦本年度‘青年詩會’。
屆時將邀請本市及周邊地區優秀青年詩人、詩詞愛好者共聚一堂,以詩會友,切磋詩藝。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作為特邀青年詩人代表撥冗出席,並希望能有機會現場聆聽您分享創作心得,或朗誦您的原創作品。
素聞先生才情卓著,盼複佳音。
順頌
文祺!
市詩詞協會秘書處
李薇敬上
xxxx年xx月xx日”
青年詩會?特邀青年詩人代表?
看完這封正式的邀請函,林硯足足愣了好幾秒鐘,大腦才重新開始運轉。周六的首發儀式,陳教授隻是約他私下聊聊,這才過了兩天,協會竟然就直接發來了正式的活動邀請函,還是以“特邀青年詩人代表”的身份!
這無疑是對他詩詞創作能力的又一次高度肯定,也是一個正式踏入本地詩詞圈層的絕佳機會。如果放在平時,他一定會感到受寵若驚和興奮。
然而,此刻,一股比之前更強烈的心虛和壓力感,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瞬間衝淡了那點喜悅。青年詩會!那是專業詩人雲集的場合!要他作為“代表”去分享心得?甚至朗誦“原創”作品?
這簡直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他那些所謂的“原創”詩詞,其核心意境和情感內核都來源於他穿越前的文化積累,他不過是做了一些貼合當下語境的修改和表達。在陳教授這樣的謙和長者麵前,還能用“真情實感”搪塞過去,可到了青年詩會那種高手林立的專業場合,萬一有人深入探討起某首詩的用典、某句詞的淵源,或者直接要求他即興創作,他肚子裡那點有限的詩詞墨水,豈不是分分鐘就要原形畢露?
到時候,不是去交流,而是去丟人了!不僅自己丟人,還會連累推薦他的陳教授聲譽受損!
巨大的心理負擔讓林硯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盯著電腦屏幕上的邀請函,仿佛那不是一個機會,而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答應?風險太大。拒絕?又該如何開口?豈不是顯得不識抬舉,白白浪費了陳教授的一片好意?
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和焦慮之中,連蘇清鳶什麼時候端著兩杯熱牛奶走進書房都沒有察覺。
“林硯,喝點牛奶再寫吧。”蘇清鳶將一杯牛奶輕輕放在他的手邊,聲音溫柔。當她看到林硯眉頭緊鎖、盯著電腦屏幕一臉凝重的樣子時,不禁關切地問道:“怎麼了?看你表情這麼嚴肅,是寫文遇到瓶頸了嗎?還是……網站那邊有什麼問題?”
林硯聞聲抬起頭,看到蘇清鳶關切的眼神,他歎了口氣,有些煩躁地揉了揉眉心,指著電腦屏幕說:“不是寫文的事……是詩詞協會。陳教授的學生李薇,剛發來一封郵件,正式邀請我參加下個月舉辦的‘青年詩會’,還是以‘特邀青年詩人代表’的身份。”
“青年詩會?特邀代表?”蘇清鳶聞言,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這是大好事啊林硯!這說明詩詞協會是真正認可你的才華了!這是多好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啊!你怎麼還愁眉苦臉的?”
她顯然為林硯感到高興,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榮譽。
林硯看著她真心為自己高興的樣子,心裡那點心虛和壓力更重了。他張了張嘴,想解釋自己的顧慮,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難道要告訴她,自己是個“文抄公”,那些詩都不是他原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