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詩會在一片震撼與讚譽聲中圓滿落幕,但它的影響,卻如同投入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才剛剛開始擴散。接下來的幾天,林硯和蘇清鳶的生活,被一股突如其來的、洶湧的浪潮所席卷,而這浪潮的名字,叫做“成名”。
詩會結束的當天晚上,關於林硯和他的《將進酒》的報道,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媒體的文化版塊和社交平台上。
“青年詩會驚現天才詩人!網文作者林硯一首《將進酒》震撼全場!”
“陳敬之教授當眾道歉!坦言低估青年詩人林硯才華!”
“《將進酒》全文賞析:論一個‘網文作者’的詩詞造詣如何顛覆認知!”
“從質疑到敬佩:林硯用實力贏得詩詞圈尊重!”
這些標題一個比一個吸睛,內容更是極儘讚美之能事,詳細描述了林硯在詩會上的驚豔表現,尤其是《將進酒》那磅礴的氣勢和深刻的思想,以及陳敬之教授那出人意料又令人敬佩的當眾道歉。報道中還配發了林硯在台上朗誦的照片,以及他與陳敬之握手言和的珍貴瞬間。
與此同時,在流量更大的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更是以驚人的速度發酵、升溫!
林硯將進酒驚豔詩會
陳敬之當眾道歉
這兩個話題,如同坐上了火箭,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閱讀量就雙雙突破了億次大關,強勢衝上了熱搜榜前列!話題下麵,充滿了網友們的驚歎、討論和轉發。
“我的天!這首《將進酒》真的是一個網文作者寫的?!這文采!這氣魄!我給跪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這句詩我要抄下來貼床頭!太勵誌了!”
“陳敬之教授也太圈粉了吧!敢於承認錯誤,當眾給年輕人道歉,這才是真正的大師風範!”
“之前是誰說網文作者寫不出好詩的?出來走兩步?臉疼不疼?”
“林硯小哥哥也太有才了吧!寫網文厲害,寫詩也這麼牛!粉了粉了!”
“這才是文化自信!年輕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才華和魄力!”
網絡的傳播力量是巨大的。林硯這個名字,連同他的《將進酒》,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相對小眾的網文圈和本地詩詞圈,迅速破圈,進入了更廣泛的大眾視野。他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粉絲數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上漲,私信和評論區充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網友的讚美和鼓勵。
更讓林硯感到受寵若驚的是,來自詩詞圈內部前輩們的肯定和讚譽,也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傳來。
幾位在省內乃至全國都頗有聲望的詩詞界老前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或者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都毫不吝嗇地對林硯表達了讚賞。
“後生可畏啊!《將進酒》此詩,豪情萬丈,意境深遠,頗有盛唐遺風!林硯此子,未來可期!”——省詩詞學會副會長,著名詩人孟老先生點評。
“打破職業偏見,用作品說話。林硯為當代青年詩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市文聯主席評論。
“看到這樣的年輕人湧現出來,是我們傳統文化複興的希望所在。”——一位資深詩詞評論家撰文道。
這些重量級人物的公開肯定,無疑是為林硯在詩詞圈的立足,提供了最堅實的背書。而最實際的認可,則來自於市詩詞協會的正式邀請。
詩會結束後的第三天,林硯就接到了李薇老師打來的電話,語氣熱情而正式:
“林硯,恭喜你啊!詩會上的表現太精彩了!協會的領導們看了報道,都非常欣賞你的才華。經過協會理事會討論,我們正式邀請你加入市詩詞協會,成為我們的會員!你將成為我們協會目前最年輕的會員!歡迎你!”
沒過兩天,一份製作精美、蓋著市詩詞協會紅色公章的會員證書,就由陳敬之教授親自送到了林硯的手中。在602室的客廳裡,陳教授拍著林硯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林硯啊,協會就是你的家,以後要多參加活動,多出好作品!我們都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