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鄭碩能夠接手工作的原因——
晚上太冷了,根本就沒人願意來。
但這也給鄭碩提供了機會,一個偷藏棉絮的機會。
看了一眼藏著棉餅的地方,鄭碩的記憶開始回爍!
畫麵一一閃現,鄭碩不由自主地為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抽動了幾下嘴角。
穿越前鄭碩曾經見過妻子用真空壓縮袋收納冬衣,原理是排除空氣,減少體積。
雖然如今身在1973年,並沒有塑膠薄膜與真空泵,但他可以通過物理擠壓的方式模擬真空環境。
鄭碩先是將廢料堆找到的鍍鋅鐵皮桶鋸掉底部充當「壓縮腔」。
然後開始往鐵皮桶中鋪進去一層車間找到的廢報紙,再放進去200g用木梳梳理平整後的棉絮,最後又在上麵鋪一層廢報紙。
這兩層廢報紙是鄭碩製作的保護層,報紙上的油墨會混淆棉絮身上自帶的天然纖維氣味,可以避開巡邏警犬的嗅覺。
然後就是開始壓縮棉絮。
鄭碩先是將鐵皮桶倒扣在工具間角落用於懸掛扳手的型鐵架下麵。
再用手搓的麻繩將“撿”來的機床導軌作為活塞的滑塊重約5kg,表麵平整,恰好能嵌入桶內,形成活塞結構)綁在鐵架橫杠上。
通過「滑輪原理」將滑塊活塞拉到頂端,然後放手——s2)產生的衝擊力,通過物理擠壓的方式將棉絮的體積進行壓縮。
哐當!
一聲悶響!
“1,2,3……120,121,122……”
鄭碩強撐著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子,開始無聲地默數,滑塊撞擊後需要靜置5分鐘,讓棉絮纖維之間的空氣可以充分排出。
這個時候將壓縮後的棉餅取出,你就會發現,它的體積減少了40。
但還沒完!
鄭碩又拿過一個鐵皮桶,先是用生鏽的鋼絲鉗將鐵皮桶縱向平均地切割成兩半。
然後把剛剛壓縮完成的棉餅放到中間,再用從木工房偷拿的6寸g字夾固定住。
最後為了防止鬆垮,將一旁重達50公斤的齒輪箱搬過來,死死地壓在上麵,過一個晚上,棉餅才算壓縮完成。
下班之前,為了防止被彆人發現,鄭碩會將所有工具歸位的歸位,藏起來的藏起來。
他還在自己的工裝上麵弄了一個夾層把一部分棉絮掏出,形成一個內襯暗袋)。
下班的時候,將壓縮好的棉餅藏在裡麵帶出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國棉三廠在擴張,廠內的管理抓的非常嚴,每天的棉絮都需要過秤登記,還好每次鄭碩都隻拿了200g的棉絮,屬於可接受的損耗之內,目前還沒被人發現。
工人們每次進出也都會有保衛處的警衛進行檢查。
特彆是身份特殊的鄭碩,檢查起來更加的嚴格,時不時的還會挨一肘子。
因為黑五類的身份,鄭碩在“工友”們的麵前並不受歡迎,甚至還遭到了孤立。
這些“工友”們笑話過鄭碩“夜間獨自清理棉絮”的苦差,也暗諷過他“資本家少爺就應該多吃點苦”。
卻不知鄭碩正是通過這份“苦差”的重複勞動摸清楚了整座工廠的運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