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碩停下腳步,觀察周圍環境:
蘆葦稈上凝結著冰棱,葉片呈灰綠色,與他棉襖的顏色相近。
他摘下幾束蘆葦,用鞋帶綁在肩膀和背包上,形成天然偽裝。
這種“植被披掛”戰術源自他穿越前在抖手上麵看過的二戰紀錄片。
這種披掛能夠使人體的輪廓融入到背景裡麵。
當巡邏隊的電筒光掃來時,鄭碩就像蘆葦一樣隨風晃動,聽見民兵抱怨:“這鬼蘆葦長得比人高,怎麼搜?”
“做做樣子就行,快點弄完回去打牌!”
為延長乾擾時間,鄭碩在蘆葦叢中設置了第二道氣味屏障。
從背包底層摸出一個用豬膀胱製成的水袋,這是在列車車廂撿的,裡麵裝著剩餘的大蒜氨水混合液。
他將水袋掛在一根蘆葦稈上,用指甲摳出來一個細孔。
裡麵的液體以每分鐘3滴的速度滴落,在水麵形成擴散環。
根據化學知識,氨分子在水中的擴散係數為1.7x1092s,可在半小時內形成直徑5米的氣味圈。
果然,十分鐘後軍犬的吠叫在氣味圈外戛然而止。
他還聽到了警犬訓導員的怒罵:“狗日的,怎麼又停了?是不是吃了什麼臟東西?”
鄭碩躲在三米外的蘆葦叢中,看見軍犬在水邊焦躁地轉圈,鼻子在空氣中亂嗅,卻始終不敢踏入氣味圈。
這種“非接觸式乾擾”比直接投放刺激物更難被發現。
在狂風暴雨中,他終於摸到河岸一棵老荔枝樹的氣根下,扶著它快速前行——
他必須在下一個巡邏隊到達前離開這裡。
觀察河水流動方向,他發現上遊50米處有個牛軛湖,湖灣內側的蘆葦更密集。
他解開腳踝的繃帶,用牙齒咬開青黴素藥瓶——還剩半支藥液。
他將藥液倒在繃帶上,重新纏緊傷口,青黴素的消炎作用能暫時抑製感染。
這個決定冒著極大風險,因為獸用藥液直接接觸傷口可能引發過敏,但他彆無選擇。
進入牛軛湖區域的時候,鄭碩聽見對岸也傳來巡邏隊的腳步聲。
他立刻趴在一片倒伏的蘆葦上,將拐杖橫在胸前,模仿蘆葦稈的形態。
暴雨打在水麵上的聲響形成100200hz的白噪音,恰好掩蓋人體活動的低頻聲。
他記得穿越前學過的聲學知識:當環境噪音分貝數超過60db時,人類聽覺對其他聲音的識彆率會下降40。
巡邏隊的電筒光在水麵掃過,他看見光柱在自己頭頂停留了兩秒,隨即移開。
民兵的對話清晰傳來:“這湖灣看著像是藏了人的,咱們下去搜搜?”
“你快拉倒吧,雨這麼大,他還敢下水?除非他不要命了吧,再說了大黑軍犬)都沒反應,肯定沒人在裡麵的。”
腳步聲漸漸遠去,他這才發現後背已被冷汗浸透。
在蘆葦叢中跋涉時,他突然踩到一個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