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必須他親自踏上那片土地,用眼睛去審視,用手套下的指尖去觸摸。
甚至用久經沙場的直覺去感知,才能做出最精準、也最冷酷的價值判斷。
那份精心篩選出來的目標名單,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投資選項。
而是一個個亟待被揭開華麗麵紗、檢驗“真實成色”的未知戰場,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踩中對方精心偽裝的陷阱。
行動計劃已經在反複推演中逐漸成型。
他“啪”地一聲合上最後一份文件夾,動作利落乾脆,在寂靜中發出決斷的回響。
明天一早,行程將密集得如同那精密的瑞士鐘表齒輪,嚴絲合縫地咬合:
1、元朗永昌塑膠廠:
重點考察其老舊設備的真實殘值、特彆是那台可能存在巨大隱患的鍋爐,評估工人隊伍的可利用價值。
2、荃灣柴灣角工業區老舊工業樓興發塑料製品廠:
核心驗證其空間的實際利用率與擴展潛力,並摸清老板急於脫手或坐地起價的真實意圖。
3、九龍觀塘舊製衣廠空間:
實地測量,用身體感受其通風、采光、承重結構及老舊基礎設施的真正底子。
4、深水埗二手設備集散地:
深入虎穴,親自檢驗這潭渾水的深淺和其中所謂“寶貝”的真偽,與那些油滑的二手販子過招。
他拿起那部沉重的象牙白電話聽筒,撥通了祁理士的號碼。
撥盤回轉的“嗡鳴”聲在夜裡格外清晰。ic……”電話接通,他的聲音平穩、冷靜,沒有一絲寒暄,帶著一種經過千錘百煉的不容置疑的決斷力。
“……讓你的人明天早上八點半,準時到半島酒店來找我。
我們按照今天討論的行程,第一站,先去元朗的永昌塑膠廠。”
他略微停頓,給對方半秒的消化時間,“請準備好儘職調查清單的初稿,和相關法律風險的初步評估要點。
路上,我們需要同步一下信息。”
沒有疑問句,全是清晰的指令。
放下電話,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燈火輝煌卻又深不可測的鋼鐵森林。
心中的藍圖愈發清晰,但通向它的道路,他知道,每一步都可能布滿荊棘與偽裝巧妙的陷阱。
實地考察,不僅是去尋找答案,更是與潛在風險麵對麵的第一場正麵較量。
他伸出手,“哢噠”一聲輕響,關掉了台燈。
辦公室瞬間融入香江深邃的夜色,隻有窗外遠處的霓虹燈,如同野獸的眼睛,無聲無息地閃爍著。
屬於圖紙、數據和冷靜推演的夜晚結束了。
屬於鐵鏽、油汙、灰塵、汗水與人性博弈的白天,即將開始。
時間:1973年12月26日,清晨
地點:香港新界,元朗工業區
空氣裡彌漫著一股複雜而濃烈的氣味矩陣。
熬煮塑膠原料特有的刺鼻辛辣、老舊柴油引擎未完全燃燒排放的嗆人尾氣、金屬切削液揮發出的淡淡油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