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宇的手指在“張敏儀”這個名字上輕輕敲擊了兩下,這次他的疑惑更加具體了:
“鄭生,這位張小姐……擁有bbc的履曆固然亮眼。
但新聞總監一職,需要極強的本地人脈、突發新聞的判斷力,以及管理一個團隊的經驗。
讓她從零開始搭建整個新聞部,是否……過於冒險了?
而且,目前看來,廣播新聞的篇幅和深度有限,似乎不必如此大張旗鼓?”
他言下之意是,為一個廣播電台配置如此高潛力的新聞總監,似乎有些資源錯配,殺雞用牛刀。
鄭碩等的就是這個問題。
他微微一笑,那笑容裡蘊含著更深層的算計,身體前傾,聲音壓得更低,卻更具穿透力:
“梁大壯,問得好。這正是關鍵所在。
我設想的鳳凰廣播新聞部,絕非僅僅滿足於播報天氣、交通和幾條簡訊。
它必須是一個高效、快速、權威的信息采集與發布中心。
它的職能,遠不止服務於電台本身。”
他停頓了一下,讓話語的分量充分沉澱,然後拋出了真正的戰略意圖:
“我計劃中的鳳凰,不僅僅是一個廣播公司。
我已經委托你們事務所的周偉文律師收購一到兩家小型報社,到時候將會組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報業機構。
廣播新聞的迅捷性與報紙的深度、廣度,將形成完美的互補。
廣播第一時間發布快訊,吸引關注;
報紙隨後提供詳儘的背景、分析和深度報道,鞏固影響力,挖掘更深層的價值。
而張敏儀……”
鄭碩的指尖在名字上重重一點,“她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為電台搭建新聞部的同時,以未來的報業標準來招募和訓練記者團隊。
這批人,必須既能應付廣播的即時性,也能勝任報紙的調查與寫作。
現在為電台新聞部投入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未來的報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套成熟的人馬、一個初步建立的信息來源網絡、一套運行流暢的采編流程。
這才是真正的‘一份投入,兩份產出’。
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廣播部門,而是一個強大的、能夠多平台輸出的新聞引擎。”
梁振宇聞言,瞳孔微微收縮,下意識地推了推他的金絲邊眼鏡。
這個構想完全超出了他之前的預料。他將目光再次投向那份名單。
看著“張敏儀”這個名字,之前的疑慮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驚歎,甚至是一絲凜然。
原來這位年輕人的野心,遠不止於電波之間,他早已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媒體疆域!
廣播牌照,或許隻是他撬動整個傳媒板塊的第一根杠杆,一個孵化器和練兵場。
“高明……實在是高明!”
梁振宇忍不住低聲讚歎,語氣中充滿了真正的欽佩。
“如此一來,新聞團隊的配置就不再是過度投資,而是極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