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斌,有客人?”老者的目光如同一對探照燈般掃過寂靜的會議室,在四位保鏢身上短暫停留了一會兒,最終落在氣質沉穩、樣貌與著裝嚴重不符的鄭碩身上。
李文斌連忙起身,態度變得極為恭敬:
“潘總編,您怎麼過來了?這位是鄭碩鄭先生,是祁理士律師事務所張律師介紹過來投稿的作者。”
他下意識地將手中的稿件往潘總編的方向稍挪了挪。
潘總編——正是《明報》創始人查良鏞金庸)的得力助手,《明報》實際負責報社日常運營的副總編輯潘粵生。
他微微點頭,走進會議室,目光落在了李文斌手中那份墨跡鮮活的稿件上:
“新稿?介意讓我看看嗎?”他的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拒絕的份量。
鄭碩心中微微一震,沒想到這麼快就要直接麵對《明報》最核心的決策人物之一了。
“ai,給我檢測一下眼前這個人的信息。”
意識深處,鄭碩開始操控靈魂ai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接到宿主請求…開始搜索數據…查詢確認中...
人物:潘粵生,《明報》初創時期元老,深度參與報社運營,以眼光獨到、敢於冒險和創新著稱,同時對內容質量要求近乎苛刻。
性格:務實、惜才、果斷,厭惡空談。
建議:保持絕對自信,展現作品價值,無需過度謙卑。」
潘粵生拿起稿子,直接站到窗邊光亮處,默默讀了大約十分鐘。
會議室內靜得隻剩下他翻動稿紙的沙沙聲,以及窗外街道傳來的、被雨水洗滌後略顯模糊的電車鈴聲和汽車鳴笛。
李文斌垂手站在一旁,神情緊張。鄭碩則依舊安然端坐,目光低垂,仿佛在養神。
實則通過ai高速分析著潘粵生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身體語言。
“開篇大氣磅礴,文筆精煉老辣,曆史考據紮實,非尋常之輩。”
潘粵生終於抬起頭,目光如炬般直視鄭碩,仿佛要將他看穿。
“年輕人,你是什麼背景?師從何人?這文字裡的殺伐氣與格局觀,不像閉門造車能寫出來的。”
他的問題直接而犀利,帶著多年閱人無數的洞察力。
“潘生過獎。並無師承,隻是自幼酷愛讀書,胡亂寫寫,偶有所得。”
鄭碩保持謙遜,回答得滴水不漏,目光坦然迎向對方審視。
潘粵生輕笑一聲,用煙鬥輕輕點了一下稿紙,顯然不完全相信這番說辭:
“這文字裡的火候和布局的老道,沒有經年累月的沉澱和見識,光靠天賦可不夠。罷了,英雄不問出處。”
他頓了頓,轉向李文斌,“現在是什麼情況?談到哪裡了?”
李文斌趕緊將新人投稿的規矩、潛在的風險以及自己的顧慮簡要彙報了一遍,特意強調了報社對新人長篇的謹慎態度。
潘粵生聽完,沉吟片刻,手指在稿紙上輕輕敲了敲,然後看向鄭碩,語氣變得正式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