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明在擦拭鉛字架,但目光始終追隨著鄭碩的身影,手中的抹布機械地重複著動作。
坐進奔馳450s時,鄭碩對張建軍交代:“找兩個生麵孔輪流盯住李誌明,但不要乾涉他的活動。”
看著對方疑惑的表情,他又補充了一句:“有時候,留著一個已經暴露的棋子反而更容易成事。我要知道他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
奔馳車駛入暮色中的軒尼詩道,鄭碩搖下車窗,讓微風吹散西裝上的油墨味,看著遠處賣腸粉的小推車已經排起了隊……
在這個破舊的工業大廈裡,傳媒帝國的夢想正在生根發芽。鄭碩清楚,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但他沒有注意到,在三樓的一扇窗戶後,李誌明正默默記下他的車牌號,嘴角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
時間:1974年1月6日下午2點。
地點:南洋工業大廈三層會議室。
剛剛吃完午飯的會議室再次煙霧繚繞,淡藍色的煙靄在午後的陽光中緩緩盤旋。
經過一上午的打掃,報社環境已煥然一新,斑駁的牆麵被重新粉刷成淡黃色。
老式吊扇的扇葉也被擦得鋥亮,在頭頂慢悠悠地轉動,投下晃動的陰影。
但空氣中仍殘留著消毒水與舊紙張混合的獨特氣味,夾雜著南洋煙草特有的辛辣,這是一種屬於七十年代香江辦公場所的特殊氣息。
鄭碩坐在會議桌主位,麵前攤開著兩份詳儘的策劃書,紙張邊緣微微卷起,顯示出被反複翻閱的痕跡。
他的指尖輕輕摩挲著紙張粗糙的表麵,目光沉靜而專注。
四位核心管理層——陳國華、張文遠、李美鳳和新提拔的發行部主任黃啟明分坐兩側,神情各異地等待著新老板的指示。
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桌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如同跳動的音符。
“各位。”鄭碩開門見山,修長的手指有節奏地輕敲紅木桌麵,發出沉穩的嗒嗒聲。
“今天我們要確定《今日頭條》和《鳳凰日報》的詳細規劃。”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眾人,注意到陳國華下意識地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眼睛微微眯起;
而李美鳳則悄悄調整了下坐姿,將手中的鋼筆轉了個方向。
“陳總編。”鄭碩將目光轉向這位老報人,“你先來說說對當前香江報業格局的看法。”
陳國華清了清嗓子,雙手在桌麵上交握,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
“目前《東方日報》主打市井新聞和馬經,銷量領先但格調不高;
《明報》走精英路線,在金庸先生主持下質量上乘,但發行量有限;
《星島日報》正在嘗試國際化路線,但本地內容有所削弱......”
他稍作停頓,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又補充道:“我認為,如過我們能找準定位,完全可以在中間市場打開局麵。”
喜歡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請大家收藏:()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