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今天過後,香江的市民不會發出‘第二次武俠浪潮來了?’的驚呼。
我們要相信《今日頭條》的質量,所有人,按計劃繼續乾活。”
上午八點,第一批散發著油墨清香的《今日頭條》被迅速搬上等候多時的發行車和報童的自行車後座,像奔赴戰場的士兵一樣,駛向城市的各個角落。
王建國低聲向站在辦公室窗前的鄭碩彙報:“老板,按您的吩咐,盯著李誌明。
他在淩晨三點公司排版最亂的時候,偷偷溜出去街角的公共電話亭,打了個電話,對方……已經可以確認是《東方日報》編輯部的人。”
“知道了。”鄭碩望著樓下大院裡車水馬龍的發報景象,語氣平淡沒有波動,
“先彆驚動他。看緊點,以後可能還有用。有時候,讓對手通過錯誤渠道知道一些我們‘想讓他們知道’的消息,反而是一種策略。”
他的目光深遠,好像已經看到了未來更激烈的較量。
樓下,報童們清脆而充滿生命力的叫賣聲已經響徹街道:“看報看報!《今日頭條》創刊號,全新內容,全新武俠,隻要三毫啦!快來看看啦!”
鄭碩深吸了一口清晨微涼又混雜著汽車尾氣和報紙油墨味的空氣。
這場關乎鳳凰傳媒生死存亡、挑戰香江報業原有格局的戰役,第一槍已經由他親手打響。
而他深知,這隻是一個開頭,真正的較量、更殘酷的競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時間:年1月11日,星期五。
地點:香江·灣仔·太源街。
天還蒙蒙亮,香江的街道已經窸窸窣窣有了動靜。
濕漉漉的空氣裡混著淡淡的報紙油墨味,街邊的燈還半明半暗地亮著,幾個報攤攤主正彎腰理貨,手忙腳亂中透著一股不同尋常的興奮。
在灣仔太源街街邊,根叔的報攤前堆著一摞摞剛送到的報紙。
他今年五十多歲,頭發已經花白,一邊整理一邊自言自語:
“奇怪……《明報》和《星島日報》平時都沒這麼早到貨的啊?
咦?怎麼還多了份沒見過的……《今日頭條》?”
他拿起那份陌生的報紙,摸了摸紙張,比彆家薄一點,但排版密密麻麻,標題字大又醒目。
翻到背麵一看定價,根叔愣了愣,揉了揉眼睛又看一遍——
“三毫???這麼賣,能回本嗎?虧本也要賣報紙?大善人?”
他翻來覆去地看,嘴裡停不下來:“‘你所關注的就是頭條’?呦,這口號挺敢講的啊,不過聽著順耳,跟報名也搭。”
再往下看,他眼睛一亮:
“哎?售價三毫,但錢全部都給我們報攤?賣不完還能退貨?”
根叔心裡飛快算了一筆賬:平時賣一份報紙最多賺一毫,這下直接翻三倍!
雖然隻有三天,但三天也是錢啊。
喜歡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請大家收藏:()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