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個所謂“政府內部人士”的來電在腦子裡一字一句地重放,像慢速播放一盤可疑的錄音帶。
【“隻能見一次麵,過時不候……”】
這聲音在他腦海裡回蕩,帶著一種刻意營造的急迫。
這感覺太急了,他心裡嘀咕,不像是在逃命,倒像是有人在後麵掐著表催場。
真正的、冒著丟飯碗甚至更大的風險出來爆料,哪個不是步步為營,反複試探,生怕一步踏錯?
他們會像受驚的鳥,對環境敏感至極,絕不會用這種近乎最後通牒的方式,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觸搞得像限時搶購?
這不像害怕暴露,他敏銳地捕捉到那一絲不協調,更像是在怕……怕拖久了,我們這邊看出破綻,戲法就演不下去了。
他思緒一轉,跳到那幾乎同時響起的三個“爆料”電話。
【三家互不關聯的中間人,同時指向同一件事……】
天底下哪有這麼巧的事?
香江新聞圈什麼時候變得如此高效協同、心意相通了?
這根本不是巧合,這分明是有人在同一時間、同一指揮下,把同一份劇本,分給了三批不同的演員,要求他們準時登台。
一股寒意順著他的脊梁骨爬上來,這不是新聞競爭,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圍獵。
接著,他想到采訪部裡感受到的那種幾乎令人窒息的氣氛。
【業內的風聲,“全行皆知,就等實錘”……】這熱度起得太快,太均勻,仿佛一夜之間,所有角落都在議論同一件事。
這不正常!!!
真正的重磅調查,在發稿前往往是最高機密,參與其中的人無不屏息凝神,生怕一絲風聲漏出去驚動目標。
這種“人人都在談論”的喧鬨,反而像是一場人為點燃的大火,目的就是製造恐慌,逼人下場。
像是有人拿著大功率吹風機,對著一點火星拚命吹,硬生生吹出一副燎原之勢。
最後,他回到那個“爆料”本身。
【證據“確鑿”得令人難以置信……】財政司高官、黃金地塊、秘密交易,每一個詞都足以引爆全城。
對方聲稱的證據聽起來也完美無缺,仿佛一套精心包裝、直接送上門的“頭條套餐”。
但真正的爆料呢?
往往帶著混亂的時序、模糊的影像、需要費力拚湊的碎片,甚至爆料人本身也充滿矛盾和不確定。
那種過於“完美”和“便捷”,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綻。
那個來電者的【語氣】再次浮現——聽起來緊張,但用詞過於工整,情緒過於單一。
就像在背誦一篇精心寫好的稿子,缺乏真正泄密者那種交織著恐懼、猶豫、憤怒或許還有一絲虛幻的正義感的複雜顫音。
鄭碩深吸一口氣,將紛雜的信息和強烈的直覺在腦中整合,形成一個清晰的指令:
“ai,基於現在得到的所有信息,立刻開始全麵分析當前情況,評估風險等級,以及給出概率判斷。”
幾乎在他意念形成的瞬間,那熟悉而冷靜的回應便直接浮現在他的意識層,沒有絲毫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