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完成。已生成三條核心應對方案,均以‘破局’而非‘避險’為最終導向:」
「策略一:迂回進擊,以問代答。
放棄傳統‘指控舉證’式報道模式,采用‘疑點求證’方式進行報道。
核心措辭為:援引近期市場廣泛流傳的傳聞及部分已見報的模糊暗示,重點羅列其中存在的、與公開信息相悖的疑點。
可嵌入我方發現的文件格式錯誤等細微破綻,但不直接斷言其偽。
以公眾和輿論監督的名義,正式、公開地向港英政府財政司及相關當事人提出質詢。
要求其就這些‘無法忽視的疑點’做出明確澄清和解釋。
此舉將壓力反向轉移給政府,若政府無法合理解釋疑點,則其公信力受損;
若事件為真,則迫使其回應;
若為假,我方並未直接指控,而是‘合理質疑’,法律風險極低,且同樣能起到揭露效果。」
「策略二:合縱連橫,風險共擔與公信加持。
立即秘密聯係一家或兩家與本事件無直接利益關聯、且素來以嚴謹著稱的、已排除被馬家滲透或可能與之合作可靠媒體,共享我方目前發現的部分存疑證據。
如文件格式異常、消息源同步性異常等,提議組成臨時調查聯盟,共同向政府施壓要求澄清。
此舉可極大分散我方獨自承擔的政治與法律風險,形成行業共同監督之勢。
多家媒體同時提出質疑,其分量和可信度遠勝獨家報道,且能有效破解對方‘隻針對《今日頭條》’的陷阱布局。」
「策略三:釜底抽薪,直指幕後。
暫時擱置對‘醜聞內容’真偽的無休止爭論,因為這正是對方期望我陷入的泥潭。
將全部調查資源立即轉向追蹤‘消息來源本身’。
全力追查那三家‘獨立’中間人的真實背景、資金往來;
嘗試定位並反向調查那位‘政府內部人士’的真實身份及其社會關係;
分析信息擴散路徑,繪製傳播圖譜,尋找最初的發射點。
核心目標不是證明‘地塊交易’是假的,而是證明‘這是一個被精心製造的假新聞事件’,並儘可能搜集證據指向幕後操縱者。
一旦掌握足夠證據,揭露陰謀本身將成為比原定‘獨家新聞’更具爆炸性的真正獨家新聞,能徹底扭轉輿論,反將一軍。」
「建議:以上三策可根據實際情況混合使用,優先執行策略三,同時以策略一進行外圍施壓,策略二作為風險緩衝和力量增強。」
ai的分析和建議如同在鄭碩腦內展開了一張清晰的戰略地圖,瞬間照亮了看似無解的困局。
鄭碩猛地睜開眼,之前的凝重和猶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銳利而沉穩的光芒。
他目光掃過全場,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瞬間壓下了所有的嘈雜:
“安靜!所有人聽我指令——這個‘大新聞’,我們不發!”
不等眾人驚呼或質疑,他語速飛快地繼續下達命令,一條條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