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碩平靜地聽著所有人的激烈反對,等大家都把話說完,會議室裡彌漫著一種近乎凝滯的緊張氣氛後,他才緩緩開口。
“各位的新聞敏感性和職業熱情,我深表讚賞。
但也正因為它可能轟動全港,我們才必須比任何時候都要謹慎。”
他拿起桌上那份所謂的“確鑿證據”文件副本,舉了起來。
“大家都仔細看過這些文件的頁碼編號格式和整體排版了嗎?”
他指向幾處細節,“港英政府財政司的內部文件,從不使用這種序列格式和段落縮進規範。這是第一個技術性疑點。”
他稍作停頓,讓這個信息深入人心,然後拋出了一個更深遠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大家還記得不到一周前發生的‘深水埗炸彈事件’嗎?
《東方日報》因為那次誤報和過度渲染,公信力正遭受重創,處境艱難。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個近乎‘完美’的重磅大新聞突然憑空出現,直接送到我們手上……
你們真的不覺得,這巧合得有些過分了嗎?”
調查記者張浩眉頭緊鎖,提出了許多人心中最後的掙紮:
“但是老板,萬一……萬一我們判斷錯了呢?萬一這一切都是真的,我們豈不是親手放過了這個時代的‘水門事件’?
《今日頭條》可能會因此被釘在新聞史的恥辱柱上。”
“問得非常好。”鄭碩點了點頭,“所以,我說的是‘不追這個新聞’,而不是‘什麼都不做’。
我們不發表他們期望我們發表的所謂‘獨家猛料’,但我們要發表另一篇報道——”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地宣布:“題為《論近期虛假信息戰與媒體操弄:誰在試圖製造港英政府醜聞?》。”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他繼續解釋:
“如果這是一個陷阱,《東方日報》那邊賭的就是我們會貪功冒進,會按捺不住。
但他們絕對想不到,我們可以跳出他們精心設計的棋局,不按常理出牌。
我們不報道他們想要我們報道的‘內容’,而是轉而報道和剖析他們‘設計陷阱’這個行為本身!
這既是揭露,也是最有力的反擊。”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掃過全場:
“《今日頭條》的立身之本是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不僅僅是速度。
如果我們未經徹底核實就刊登了這種量級的假新聞,尤其是直接指控政府高官的新聞。
不僅會徹底毀掉我們自己的聲譽,更會沉重打擊整個新聞行業的公信力。
屆時我們失去的,將遠不止一個‘先機’那麼簡單。”
鄭碩這最後一句話,沉重地敲在每個人心上,讓原本激動和不甘的情緒逐漸被理性所取代。
他們想起了這份報紙創辦時堅守的信念:新聞不僅要快,更要準。真相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氣去抵禦誘惑。
“我提議。”王薇沉吟片刻後,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