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內部得到的消息,鄭碩正在策劃一個大型的‘真相調查’係列報道,旨在深度揭露行業黑幕,進一步提升其公信力。
我要你立刻安排幾個腦子靈活、演技精湛的心腹,偽裝成不同的角色——
有的是充滿正義感的‘熱心讀者’,提供看似珍貴的線索;有的是看似掌握內部消息的‘深喉爆料人’。”
他頓了頓,強調策略的關鍵:
“這些人提供的信息必須是半真半假的,甚至七分真三分假。
用大量的真實信息作為包裝,核心卻嵌入致命的誤導性細節或虛構的關鍵證據。
目的就是引導鄭碩的調查團隊走向錯誤的方向,讓他們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追查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大黑幕’,或者最終得出一個完全錯誤的結論。
等到他們轟轟烈烈地將報道發出來,我們再將其中的虛假之處一舉揭穿……
這對他們‘追求真相’形象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馬惜珍越聽越興奮,連連點頭,臉上洋溢著殘忍的期待:
“妙啊!讓他們從內部開始爛!我這就去安排最得力的人手!
這次,一定要讓《今日頭條》和那個鄭碩萬劫不複,永世不得翻身!”
兩天後,鄭碩正在辦公室看最近的銷售報表,眉頭緊鎖。
上麵清晰地顯示著《今日頭條》過去幾天的銷量曲線——
異常的增長勢頭不僅沒有回落,反而持續攀升,甚至超過了他們最樂觀的預測。
幾家大型報刊經銷商的訂單量更是大得反常。
這表麵的繁榮卻讓鄭碩感到一絲寒意,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轉身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閉上眼,集中精神與腦海中的靈魂ai進行溝通:
“ai,分析當前所有銷售數據及市場反饋。這種異常的、違背常理的銷量增長極不自然。
推演一下,這是否是馬家兄弟在采取某種我們尚未完全察覺的新策略?我需要最可能的結論。”
「指令收到。正在調取銷售數據、渠道分布圖、曆史市場波動模型……」
「正在接入上條時間線馬家兄弟及其關聯企業的公開與非公開行為數據庫……」
「正在啟動基於馬家兄弟曆史行為模式與性格特征的策略推演模塊……」
短暫的沉默後,ai的反饋如同冰水般冷靜而清晰:
「分析完成。綜合當前數據異常模式與上條時間線馬家兄弟的曆史行為模型進行比對。
這次的數據模型與上條時間線裡,馬家兄弟於1982年為擠壓《星島周報》市場份額而采用的‘渠道飽和與內容腐蝕’策略相似度高達81.7。」
「該策略的典型流程可分解為:製造虛假市場需求→壟斷並乾擾關鍵發行渠道→破壞或控製上遊供應鏈→最終向產品內植入難以即刻察覺的偽造內容以實現長期公信力破壞。」
「基於此模型進行策略推演,對方當前及後續極可能采用的四步組合策略如下:
1)通過關聯空殼公司或操控下遊經銷商,持續大量收購報紙:
製造市場供不應求的火爆假象,一方麵浪費我方產能與資源,另一方麵為後續行動鋪墊渠道基礎。
2)乾擾甚至切斷我方紙張、油墨等穩定供應鏈來源:
通過高價掃貨、散布謠言、乃至不正當手段,意圖導致我方出現原材料短缺或被迫使用替代品,影響出版質量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