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接著他看向采訪部主任,“你的團隊是前線,也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環節。
采訪部同樣要成立一個平行的‘信源驗證小組’。
你們的任務是:對所有提供信息的爆料人,實施嚴格的身份驗證和內容交叉驗證。
特彆是那些看似‘完美’的爆料源,要采取‘多信源互證’原則,必須有兩個以上互無關聯的信源提供支撐性證據,才能進入下一步評估。
我強調一點:不管故事聽起來多麼逼真、證據看起來多麼誘人,隻要驗證環節有任何一點存疑,一律不準登報!
信譽,是報業的生死關!禁不起任何一次的冒險。”
“此外……”鄭碩補充道,目光掃過所有人,“……我會授權審核小組一項特殊權力:
在緊急且存疑的情況下,他們有權直接禁止任何新聞登報的程序,隻有在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內容真偽研判後,才能夠允許恢複登報程序。
你們其他的各個部門都必須無條件的配合這兩個小組的工作。”
會議結束後,整個報社如同一個精密的機器,迅速而高效地運轉起來。
新的供應商渠道被快速打通,兩份備份合同簽署完畢;
兩個審核小組在24小時內組建完成,並立即投入工作,開始對積壓的爆料和即將刊發的內容進行拉網式複查。
一套更加苛刻、嚴謹的“采編審核驗證”三重防火牆被建立起來。
第二天,鄭碩站在繁忙而有序的編輯部中央,手中拿著墨香還沒有散儘的最新一期《今日頭條》。
報紙頭版沒有驚悚的標題,也沒有所謂的“獨家猛料”。
而是一篇紮實的、基於大量數據調查的深度報道,揭露了近期市麵上出現的偽造報紙的流通現象以及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操縱意圖。
他看著同事們專注而自信的身影,聽著底下印刷廠傳來穩定運行的機器聲,心中充滿了欣慰。
防線已經鞏固,內部的力量也已經被重新凝聚。他抬起頭,目光仿佛能夠穿透牆壁,望向了遠方。
“是時候了……”鄭碩在心中默念,嘴角揚起一絲沉穩而銳利的微笑,“馬先生,你們的三板斧貌似已經耍完了吧。
現在,該輪到我們出擊了。”
鄭碩單獨叫來了說是保鏢,卻一直在幫忙處理各種雜事的王建國。
當辦公室裡隻剩下他們兩人的時候,氣氛開始變得更加凝重。
鄭碩壓低聲音,語氣鄭重:
“建國,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你親自去辦,務必保密。”
“您請說。”王建國身體前傾,神色肅穆。
“幫我秘密約見《星島日報》的周助理、《明報》的潘總編,還有《香江晚報》、《真理周報》等等那幾家規模雖然小但是口碑硬、有骨氣的獨立報紙的負責人。”
鄭碩手指輕叩桌麵,聲音沉穩:
“就以我《今日頭條》老板鄭碩的個人名義去邀請,就說我想做東,請大家一起吃頓便飯,純粹聊聊天,交流一下現在的行業現狀。”
王建國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下意識地推了推眼鏡:
“老板,您這是要……聯合他們?這可不是容易的事,各家都有自己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