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有人露出思索的表情,便具體說道:
“比如,我們是否可以在廣告報價上維持一個基本的行業底線,避免惡性競價,讓所有人都能有點利潤空間活下去?
再比如,在麵對某些涉及行業共同利益的關鍵議題時,我們幾家能否協調立場,發出相對獨立和客觀的聲音?
甚至,當其中任何一家受到明顯不正當的商業打壓時,其他幾家至少能在道義上和輿論上給予一些公開的支持?”
一直安靜聆聽的《明報》潘粵生,此時緩緩開口,他語氣平和但措辭謹慎:
“鄭老板的想法很有建設性,也很有必要。
維護一個健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對大家的長遠發展都有利。
不過……”他話鋒一轉,“……具體怎麼做,這個合作的尺度如何把握,如何才能避免觸及反不正當競爭的紅線,還需要我們細細斟酌,從長計議。”
他雖然言辭保守,但眼神中流露出的讚同是清晰的。
鄭碩立刻表示認可:
“潘總編考慮得周全,這是自然。
今天隻是我們私下第一次交流,主要是初步交換想法,達成共識。
具體的章程和合作方式,我們可以後續慢慢商量,甚至可以聘請專業律師來提供合規建議。”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更凝聚了一些,“我們可以先從最基礎、最沒有爭議的信息共享開始。
比如,如果誰發現市場上有異常的打壓行為、惡意的挖角、或者是可疑的、試圖同時向多家投放虛假信息的舉動。
我們可以互相通個氣,讓大家都能有所防備,避免再有人中招。”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一些,目光掃過全場,話語中帶上了更重的分量: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站在維護新聞真實性、公平競爭和市場道德的製高點上。
隻有聯合起來,守住這個底線,香江的報業才能真正健康發展,才能真正為公眾服務,而不是淪為某些人私鬥的工具。”
這番話顯然說到了大多數人的心坎裡。桌上原本微妙謹慎的氣氛逐漸消融,大家開始紛紛發言,討論變得越發熱烈起來。
雖然一個正式的“聯盟”絕非一次會談就能成型,但合作的種子已然播下,一種對抗共同威脅的、無形的默契正在這群行業領袖心中悄然形成。
鄭碩看著眼前的情景,知道這步棋,他走對了。
反擊的馬家兄弟的,不再將隻是一家《今日頭條》。
鄭碩深知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絕不能被動挨打。
在馬家兄弟的第一波攻勢被初步化解後,他決定主動出擊,將《今日頭條》的應對策略全麵升級。
將其從單純的防禦轉變為一場重塑行業聲譽和鞏固市場地位的積極行動。
第二天,經過精心策劃,《今日頭條》推出了一係列立場鮮明、製作精良的專題報道,在業界和讀者中引發了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