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後,展位中央的“速度挑戰區”已經排起了一支不長卻鬨哄哄的小隊伍。
排在第一個的是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燈芯絨背帶褲,小鼻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
他雙手緊緊攥著一個標準尺寸的鳳凰·墨方,手指因為用力而關節發白,正憋著一口氣,小臉通紅地跟那些彩色色塊較勁。
他的眼神專注極了,嘴唇抿得緊緊的,全世界好像就剩下他和他手裡那個轉不動的小方塊。
旁邊穿著橙色馬甲的計時員小夥子,手裡拿著個簡單的秒表,聲音洪亮地倒計時:“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時間到!”
聲音剛落,男孩手裡的墨方還有整整兩個麵雜亂無章。
他先是一愣,好像沒反應過來時間怎麼就沒了,然後那股勁一下子泄了,肩膀耷拉下來,懊喪地跺了下腳,嘴裡發出小小的、不甘心的“哎呀”聲。
眼瞅著那嘴角就要往下撇。
守在旁邊的工作人員小姐姐反應極快,立刻蹲下身,臉上堆起真誠又暖洋洋的笑容,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印著炫酷鳳凰玩具ogo的鐳光貼紙:
“小弟弟好厲害啦!第一次玩就差一點點就成功咯!超級棒的!這個閃亮亮的貼紙送給你,下次再來挑戰好不好?肯定能成功的!”
她的聲音又輕快又帶著鼓勵,眼睛彎彎的。
男孩抬起頭,看看貼紙,又看看小姐姐明媚的笑臉,那點沮喪一下子被衝散了。
他接過貼紙,臉上立刻陰轉晴,用力點頭,聲音都響亮了不少:“嗯!我下午還來!我一定能把它轉好!”
他把貼紙小心翼翼地貼在胸口,像戴上了一枚勳章,這才一步三回頭地、有點不好意思地跑回一直在旁邊笑著看的媽媽身邊。
這小小的一幕,充滿了人情味和鼓勵,比任何生硬的廣告都管用。
原本還在觀望的幾個帶孩子的家長互相看了看,眼神裡交流著“這看起來挺有意思”、“孩子喜歡”的信息。
一位穿著講究的媽媽輕輕推了推兒子的背:“你去試試看呀?”
就像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很快,四個挑戰台全都圍滿了人。
小朋友們一個個屏息凝神,小眉頭皺著,使出吃奶的勁兒轉動墨方,發出“哢噠、哢噠”的清脆聲響。
大人們則圍在旁邊,有的比孩子還緊張,攥著拳頭小聲提醒“慢點慢點,看好了再轉”;
有的拿出相機那個年代更多的是笨重的膠卷相機)拍照留念;
還有的則好奇地拿起展示品研究,低聲討論著這玩具的竅門。
現場充滿了各種聲音:小朋友成功複原一小部分的驚喜尖叫、失敗時的小小歎息、不服輸的“我再試一次”的嚷嚷、家長們的鼓勵聲“沒事沒事,很棒了”、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和講解的溫和話語、以及那連綿不絕的墨方轉動發出的“哢噠”聲……
所有這些聲音混成一片,熱氣騰騰,熱鬨非凡,把鳳凰玩具的展區變成了一片充滿歡聲笑語的磁石,不斷吸引著更多路過的人駐足圍觀。
鄭碩站在稍外圍的地方,看著這片他親手策劃出的熱鬨景象,臉上依舊保持著平靜,但眼神裡微微閃動的光,透露了他內心的滿意。
王建國穿梭在人群裡,一邊留意著體驗裝的消耗情況,一邊時不時用袖子擦擦額頭的汗,但那嘴角是咧開的,忙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