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74年2月12日,上午十點。
地點:元朗·鳳凰工業有限公司。
廠房內彌漫著塑料加熱的微酸氣味和機器運轉的低沉嗡鳴。
鄭碩將三家核心外包廠——鑫發塑料廠、永華注塑廠、達昌塑料製品廠的老板和黃師傅們召集到車間中央。
注意,這三家是核心外包廠,不代表全部就三家外包廠)
身後流水線上工人們正熟練地組裝著墨方的棱塊與核心軸。
“從今天起,我會向各位公開鳳凰·墨方的全套生產工藝和質量控製方法。”鄭碩的開場白讓現場瞬間寂靜。
車間頂棚懸掛的吊扇吱呀轉動,卻吹不散眾人臉上的錯愕。
鄧伯雄第一個攥著扳手衝過來,油汙的手套幾乎要攥住鄭碩的胳膊:
“老板!注塑溫度曲線、核心軸公差數據、連潤滑脂的配方都公開?
這可是我們熬了多少夜、試錯多少次才摸出來的核心機密!萬一他們拿去……”
鄭碩抬手打斷他,目光掃過車間裡堆積如山的北美訂單包裝箱:
“老鄧,你知道為什麼漢斯貓國貨、腳盆雞國貨能賣遍全球?
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多保密,而是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套所有人都不敢逾越的標準體係。”
他拿起一個剛下線的墨方,手指撫過光滑的棱角:“我們要做的不是守住一個配方,而是讓整個產業鏈都相信——
按鳳凰的標準做,才能做出世界級的產品!”
他轉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金字塔:“北美市場就像塔尖,我們現在爬上去靠的是運氣和狠勁。
但要站穩,靠的是從底到頂每一塊磚都夠硬!”粉筆重重敲在塔基位置。
“我們的外包廠就是基石,基石不牢,塔尖瞬間垮掉!”
隨後幾天,鄭碩親自帶隊輪流駐紮三家外包廠。
在鑫發廠的注塑車間裡,他挽起襯衫袖子,指著剛公開的《鳳凰·墨方公差控製手冊》對老師傅們解釋:
“0.05毫米不是我們故意卡得嚴——北美乾燥氣候和香江濕熱環境下的塑料收縮率差0.02毫米,累計到六個棱塊配合時就會卡死。”
他當場演示用冰水驟降試製品模擬溫差變化,實測數據讓原本嘟囔“太誇張”的老師傅默默摘下了嘴裡煙卷。
永華廠的廠長看著鄭碩親自調整注塑機螺杆轉速和冷卻時間,忍不住問:
“鄭老板,這些參數您都攤開給我們,不怕我們學會了自己單乾?”
鄭碩擦著額頭的機油笑答:“今天你們學的是‘怎麼做合格’,但鳳凰明天要研究的是‘怎麼做到極致’。
他指著正在試產的改進型墨方:“等你們追上現在的標準,我們早已迭代出新版本——怕被追上的人,才整天捂著舊技術。”
出人意料的是,這種開放反而贏得了更牢固的信任。
達昌塑料製品廠的老板在獲得潤滑脂配方後,反而主動退還了之前因隱瞞工藝缺陷多收的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