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喧囂漸漸沉澱,龐莊村的各項核心工程相繼步入收尾或穩定運行軌道。萬平米智能溫室進入最後的係統聯調,馬勃菌規模化生產的菌種擴繁有序進行,“田園共創驛站”的首批居民已基本安頓下來,社區氛圍日益融洽。王龍飛和李靜在欣慰於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並未停下腳步。他們的目光,從農莊自身的邊界,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龐莊村整體的生活環境與基礎設施。他們深知,農莊的發展離不開村莊這片土壤的滋養,反哺村莊,提升整體麵貌,既是責任,也是農莊長遠發展的基石。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清晰的財力規劃和有效的資源整合之上。
一、精打細算:一場關乎未來的財務盤點
一個周一的上午,農莊辦公室內氣氛嚴肅。小孫將最新整理的財務報表投影在幕布上,王龍飛、李靜、趙大虎、張小梅等核心管理層齊聚一堂,進行年中資金狀況深度盤點與發展規劃會議。
“飛哥,靜姐,各位,”小孫推了推眼鏡,語氣清晰而沉穩,“我先彙報一下截止目前的財務狀況。上半年,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核心農產品銷售和旅遊體驗收入,得益於品牌溢價和遊客量增長,總收入同比保持穩定增長,現金流健康。”
他話鋒一轉,指向圖表上的支出部分:“但是,上半年我們的資本性支出非常集中。萬平米溫室項目投入了最大頭,驛站一期建設、婚紗基地配套、以及馬勃菌項目的先期投入,也占用了大量資金。目前,我們的賬麵流動資金相對緊張,但尚未出現風險,主要得益於去年底的利潤積累和部分項目的分期付款安排。”
王龍飛凝神聽著,手指輕輕敲擊桌麵:“也就是說,家底還有,但像上半年這樣大規模、多項目並行的投資模式,下半年必須更加審慎。我們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李靜點頭補充:“而且,不能隻考慮農莊內部。龐莊村是我們的根,村裡的基礎設施、環境麵貌,直接關係到遊客體驗、居民生活質量,也影響我們‘本味’品牌的整體形象。是時候考慮為村裡做點實實在在的改善了。”
二、聚焦痛點:村莊基礎設施的現狀與提升契機
會議的重點轉向了龐莊村本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梳理著村莊目前最亟待改善的環節:
河道景觀缺失:流經村東的龐莊河,是村莊的血脈,但多年來缺乏維護,河道兩岸雜草叢生,部分邊坡有水土流失跡象,缺乏綠化和休憩空間,景觀價值和經濟價值遠未開發。
橋梁安全隱患與風貌不佳:村內連接兩岸的三座主要橋梁一座石拱橋,兩座水泥板橋),建造年代久遠,雖然主體結構尚可,但護欄老舊,橋麵破損,缺乏照明,既存在安全隱患,也影響了村莊的整體風貌。
公共空間不足:除了村委會前的小廣場,缺乏可供村民和遊客休閒、交流的優質公共空間。
“尤其是河道和橋梁,”趙大虎最有發言權,他常年穿梭在村裡,“下雨天河邊路滑,晚上過橋黑燈瞎火的,老人孩子都不安全。要是能把河邊收拾出來,橋修結實點、好看點,咱們村立馬能上個檔次!”
張小梅從遊客角度補充:“很多遊客反饋,村裡自然風光好,但缺乏‘精致感’。如果河道變成景觀帶,橋梁成為打卡點,絕對能提升吸引力,延長遊客停留時間。”
三、謀劃藍圖:“綠脈·虹橋”村莊提質計劃
基於討論,一個清晰的村莊環境提質計劃雛形在王龍飛和李靜腦中形成,他們將其命名為“綠脈·虹橋”計劃。
“綠脈”工程:指對龐莊河約1.5公裡流經村域段進行生態化、景觀化整治。包括:清理河道垃圾、加固部分邊坡、沿岸種植鄉土樹種和觀賞花卉、鋪設親水步道、設置休息長椅和景觀燈。目標是打造一條貫穿村莊的生態廊道和休閒景觀帶。
“虹橋”工程:指對三座村莊橋梁進行安全加固和風貌提升。包括:檢測橋梁結構安全、更換加固護欄、重新鋪裝橋麵、安裝具有鄉村特色的路燈和裝飾如藤蔓植物、特色標識)。讓老橋煥發新生,成為連接兩岸、兼具功能與美感的“彩虹之橋”。
四、破解難題:創新思路籌措資金
計劃是美好的,但錢從哪裡來?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全部由“本味”出資,壓力巨大,也非長久之計。王龍飛提出了多元化資金籌措思路:
“這個事,我們不能大包大攬,要‘四兩撥千斤’。我們的角色是發起者、推動者和部分投資者,更要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和激發村民參與。”
他具體闡述道:
1.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這是關鍵!河道治理、橋梁安全屬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範疇,縣裡的農業農村局、水務局、交通局、文旅局,甚至鄉村振興局,都可能有針對性的項目資金。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的計劃包裝成一個符合政策導向、具有示範效應的正式項目,主動去對接,爭取納入他們的項目庫,獲得以獎代補、專項補貼等形式的資金支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2.“本味”引導性投入:“我們農莊可以出一部分啟動資金和設計規劃費用,體現我們的誠意和決心,也為申請上級資金做好前期準備。比如,先請專業團隊做出高質量的設計方案和預算,這樣去跟部門談,更有說服力。”
3.鼓勵村民共建共管:“這事最終受益的是全村人。我們可以通過合作社和村委會,發動村民投工投勞,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設和後期的維護管理,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氛圍,減少現金支出。”
4.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後期,如果景觀打造好了,可以探索與專業運營公司合作,開發一些水上休閒項目或夜間燈光秀等,引入社會資本,實現可持續運營。”
李靜非常讚同這個思路:“對!我們要善於‘借勢’。把村裡的需求和我們的規劃,與上級政府的政策方向結合起來。這不是單純的公益投入,而是提升整個區域價值、造福多方的事情。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負責項目書的撰寫和與縣裡各部門的溝通對接。”
五、立即行動:從調研到對接的務實步伐
思路既定,團隊立刻行動起來:
實地勘測與方案初步設計:王龍飛、李靜帶著趙大虎、李強,邀請了一位相熟的園林設計師和一位水利工程師,沿著龐莊河徒步勘察,測量橋梁數據,拍攝現狀照片,記錄下每一個需要整治的節點。他們與專家初步討論了生態護坡的選材、綠植配置、步道線路、橋梁加固方案和風貌設計意向,形成了初步的規劃構想和投資估算。
精心撰寫項目建議書:李靜和張小梅牽頭,根據勘察結果和政策文件,開始撰寫《龐莊村“綠脈·虹橋”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建議書》。建議書詳細闡述了項目背景、現狀問題、規劃方案、投資估算、資金籌措方案,並重點突出了項目的預期效益:改善民生安全、提升鄉村風貌、促進鄉村旅遊、打造美麗鄉村示範點,完全契合當前的政策導向。
主動對接政府部門:王龍飛憑借近年來積累的人脈和“本味”形成的良好聲譽,開始主動與縣裡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進行初步溝通,預約正式彙報時間。他帶著項目建議書草案),以謙虛學習的態度,征求各部門的意見,了解項目申報的流程和關鍵點。
六、展望:共同締造更美的家園
傍晚,王龍飛和李靜再次來到龐莊河邊,看著略顯雜亂的河岸和斑駁的老橋,心中充滿了期待。
“等這裡變樣了,村民們茶餘飯後可以來散步,遊客可以來拍照,孩子們有了更安全玩耍的地方。”李靜憧憬道。
“嗯,”王龍飛點頭,“這事做成,意義不比我們建一個溫室小。它能讓整個龐莊村受益,能讓‘本味’的品牌更有溫度,也能探索一條村企合作、共建美麗鄉村的路子。當然,難度也不小,關鍵是爭取到上麵的支持。”
資金的壓力依然存在,但一條更加清晰、更具社會價值的路徑已經鋪開。從聚焦內部發展到反哺村莊環境,王龍飛和李靜的視野和格局再次提升。龐莊村的這個夏天,不僅在孕育著產業的碩果,更在謀劃著家園麵貌的蝶變。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