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苗木綠化的計劃如火如荼地展開,大棚裡新育的金銀花、連翹苗長勢喜人,村莊的整體環境也在持續改善。然而,一個更深層次、更關乎長遠發展的問題,如同水麵下的暗流,逐漸浮現在王龍飛和李靜麵前——龐莊村,乃至周邊廣大的鄉村,都麵臨著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的嚴峻現實。
農莊的日常運營中,這一點感受尤為明顯。核心團隊雖然年輕有衝勁,但大量基礎性、重複性的勞作,如日常的田間管理、采收、打包、清潔等,依賴的多是村裡四五十歲、甚至更年長的留守婦女和少數中年男性。他們勤勞肯乾,是農莊穩定運行的基石,但體力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速度畢竟有限。隨著農莊規模的擴大和產業升級,對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學習能力強、能夠操作和維護新設備、理解並執行標準化流程的年輕勞動力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
“立春那邊反饋,新來的水生學操作水質監測儀,比老陳叔快得多,還能幫著做簡單的數據整理。”一次晚飯後,王龍飛和李靜在院子裡散步,聊起這個話題,“打包組那邊也是,春燕姐她們手腳麻利,但讓她們學用新的打單係統,就比較吃力,還是小梅手把手教了好幾遍。”
李靜點點頭,神色有些凝重:“我最近也在想這個事。咱們農莊要持續發展,要搞體驗旅遊,要搞深加工,都需要更多年輕人。你看咱們村,平時街上看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像水生這樣願意留在村裡的年輕人,太少了。”
“不光是我們需要年輕人,”王龍飛望著遠處暮色中安靜的村落,“村子本身也需要。沒有年輕人,就沒有活力,很多想法就落不了地。咱們搞廣場、搞綠化,最終是為了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更好,如果年輕人都走了,這些給誰看?給誰用?”
這個問題沉重而現實。但王龍飛和李靜並沒有陷入悲觀,他們從農莊自身的發展中,看到了吸引年輕人回歸的可能性和希望。
“也許,我們‘本味’可以成為一個支點。”王龍飛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著李靜,“以前年輕人出去,是因為村裡沒機會,掙不到錢,看不到前途。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農莊證明了一點:在農村,靠知識和努力,一樣可以創出一番事業,獲得不亞於城市的收入和發展空間。”
李靜眼中閃過認同的光:“對!我們要把這種可能性展現出來!不僅要提供崗位,更要提供有前景的事業平台和體麵的生活條件。”
兩人就此達成共識,開始有意識地將“吸引和培養年輕人才”納入農莊的發展戰略,並付諸行動:
1.提升崗位吸引力:針對技術崗如韓立春的助手、設備維護員)、管理崗如未來體驗區主管、線上運營助理)、新業態崗如民宿管家、導遊、活動策劃)等,製定有競爭力的薪酬方案和清晰的晉升通道,明確表示這些崗位優先考慮本村或願意回鄉的年輕人。王龍飛讓張小梅在招聘信息中突出強調農莊的發展前景、團隊氛圍以及對於鄉村振興的貢獻感,而不僅僅是薪資數字。
2.創造“事業感”而非“打工感”:王龍飛和李靜在內部不斷強化一個理念:加入“本味”,不是簡單的打工,而是參與一項有意義的事業,是共同建設家鄉。他們鼓勵年輕員工參與決策討論,采納他們的合理建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話語權。例如,讓水生參與水質模型的優化討論,讓新來的實習生參與社交媒體內容策劃。
3.改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速推進宿舍和辦公環境的翻修擴建計劃,目標是打造明亮、整潔、設施齊全網絡、熱水、活動空間)的居住和工作條件。規劃中的員工食堂,也注重營養和口味,讓年輕人吃得放心、舒心。同時,利用農莊的自然資源,組織團建活動,如采摘、垂釣、露天電影等,豐富業餘生活,增強歸屬感。
4.主動出擊,搭建橋梁:李靜利用自己的校友資源,與母校農大保持聯係,邀請相關專業的學弟學妹來農莊進行短期實習或社會實踐,讓他們親身感受現代化農業的魅力和鄉村的潛力。王龍飛則通過鎮裡的勞務平台和熟人介紹,主動接觸一些在外打工但有意回鄉的本地年輕人,介紹農莊的情況和發展規劃。
這些努力,起初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漣漪不大。但漸漸地,開始顯現效果。
最先帶來改變的是水生的表弟,小斌。小斌之前在縣城的汽修廠打工,聽說表哥在農莊乾得不錯,還能學到技術,動了心思。王龍飛和他談了一次,了解到小夥子對機械感興趣,便安排他跟著趙大虎學習操作和維護新購置的微耕機、打包機等設備。小斌上手很快,而且因為熟悉機械,還能提出一些小的改進建議,很快融入了團隊,收入也比在汽修廠時穩定。
隨後,通過李靜的引薦,農大園藝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小林,來到農莊做畢業實習。小林對藥材苗木的培育很感興趣,在李靜的指導下,負責了一片試驗苗床的精細化管理,還利用專業知識改進了育苗基質配方。實習結束後,小林表示,如果農莊有合適崗位,他很願意畢業後留下來。
最讓人振奮的消息來自張小梅。她高中同學小雅,在省城做電商客服,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和漂泊感。張小梅經常在朋友圈分享農莊的動態和線上業務的進展,吸引了小雅的注意。經過幾次深入的線上溝通和一次實地參觀,小雅被農莊充滿活力的氛圍和線上業務的快速發展所吸引,決定辭職回鄉,加入張小梅的團隊,負責客服和社群運營。她的到來,極大地提升了線上服務的專業性和響應速度。
這些“歸巢的燕子”雖然數量還不多,但他們的到來,像一股清新的活水,注入了農莊和村莊。他們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技能,也帶動了周圍人的積極性。看到同齡人在村裡乾得風生水起,一些原本觀望的年輕人也開始心動。
王龍飛和李靜站在新翻修的宿舍工地上,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吸引年輕人回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本味農莊”正在用實實在在的發展證明,鄉村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它可以成為充滿機遇、實現夢想的沃土。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回來、留得住、乾得好時,龐莊村的振興,才真正擁有了最可持續的動力。他們的閉環生態,也將在人才的滋養下,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