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天氣異常。往年的綿綿春雨不見蹤影,烈日炙烤著大地,龐莊村乃至整個縣境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河流水位持續下降,上遊那座承擔著灌溉和防洪重任的中型水庫,水位線也跌破了曆史低位,大片灰黑色的庫底淤泥裸露出來,在陽光下龜裂,像一塊塊巨大的傷疤。
這天,王龍飛從鎮上開會回來,帶回來一個重磅消息,臉上卻不見愁容,反而帶著一種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他立刻召集了李靜、李強、趙大虎和老龐支書。
“水利局發通告了!”王龍飛將一份文件攤在桌上,“由於持續乾旱和庫區淤積嚴重,上級決定對上遊水庫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淤擴容工程,麵向社會公開招標!工程量很大,工期要求緊!”
老龐支書湊過來看了看文件,咂咂嘴:“清淤?這可是個又臟又累的活,而且淤泥往哪堆放都是個大問題。咱村可沒地方消化這麼多淤泥。”
“龐叔,問題裡藏著機會!”王龍飛目光炯炯,手指點著桌麵,“我仔細研究了,這淤泥,對彆人可能是負擔,對咱們龐莊村,卻可能是寶貝!”
李靜立刻反應過來,眼中閃過睿智的光:“你是說……咱們村那些貧瘠的土地?”
“對!”王龍飛重重一拍地圖上龐莊村的位置,“咱們村為什麼很多地產量上不去?除了管理,根本問題是地力不行!就像大虎哥常說的,好點的水澆地,一鐵鍬下去就能見石子,更彆說那些分散的、貧瘠的小地塊了!根本留不住水肥!而水庫淤泥,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營養元素,是改良土壤的絕佳材料!”
李強也明白過來,興奮地搓手:“飛哥,你的意思是,咱們去投標這個清淤工程,不但能賺工程款,還能把清理出來的淤泥,直接用到咱村需要改良的土地上?一舉兩得啊!”
“不止一舉兩得!”王龍飛思路越來越清晰,看向老龐支書和趙大虎,“龐叔,大虎,這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推動咱們一直想做的土地流轉和規模化整合!”
他詳細闡述他的構想:
1.投標清淤工程:以“本味農莊”或聯合村集體公司的名義,憑借本地優勢和合理的方案參與投標。重點在方案中突出淤泥的資源化利用和就近妥善處置,這將是巨大優勢。
2.土地流轉契機:借此機會,由村委會牽頭,集中流轉那些貧瘠、分散、效益低下的耕地。我們可以給村民兩個選擇:一是用改良後的肥沃土地按比例置換他們原有的薄地;二是直接支付流轉租金,願意的村民可以到農莊務工。這能徹底解決地塊零散、無法機械化作業的痛點。
3.大規模土壤改良:將清淤產生的巨量淤泥,經過必要的檢測確保無汙染)和簡單發酵處理後,用大型機械直接鋪灑、深耕到流轉整合後的大片土地上,快速、低成本地提升整個區域的基礎地力。
4.現代化農業基地:土地改良、整合完成後,規劃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或特色種植園如規模化沙棘園、棗園、特色穀物基地),配套節水灌溉、機械化作業,真正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規模化經營。
這個宏大的計劃,讓在場所有人都心潮澎湃。這已遠超一次簡單的工程項目,而是一場對農業生產條件的根本性變革。
“妙啊!龍飛!”老龐支書激動得胡子直抖,“這可真是把廢料變寶貝,把劣勢變優勢的大手筆!這事要是乾成了,咱村農業的根基就牢了!我代表村委會全力支持!土地流轉的工作,我來做!”
趙大虎更是摩拳擦掌:“太好了!早就該這麼乾了!零散的地塊,大型機械根本進不去,效率太低。要是能整合成大片地,咱們那些播種機、收割機就全派上用場了!地肥了,種啥成啥!”
接下來的日子,龐莊村進入了高速運轉模式。
王龍飛和李靜主攻投標方案。李靜負責技術部分,她查閱了大量資料,谘詢了農大土壤學專家,製定了詳細的淤泥檢測標準、簡易發酵處理工藝、以及針對不同質地土地的淤泥施用量和深耕技術規範,確保方案科學、環保、可行。王龍飛則負責商務部分,精心核算成本,突出本地企業響應快、淤泥處置方案優、能帶動當地就業等優勢。
同時,老龐支書和建國叔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詳細解釋了土地流轉整合和土壤改良計劃。起初,部分守著“命根子”的老年村民有顧慮,但當聽到可以用更肥沃的土地置換,或者拿到穩定的租金,還能優先在農莊乾活,看到王龍飛他們實實在在乾出的事業,大多數村民最終選擇了支持和參與。土地流轉協議簽署進展順利。
功夫不負有心人。“本味農莊”聯合村集體提交的“水庫清淤及淤泥資源化改良土壤一體化方案”,以其創新性、可行性和顯著的社會生態效益,在競標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簽約儀式後的第二天,龐大的清淤船開進了水庫,運輸車隊整裝待發。與此同時,龐莊村規劃整合的近千畝土地上,紅旗招展,推土機、深耕犁等大型機械轟鳴作響,劃破了田野的寂靜。
經過檢測合格的淤泥,被一車車運送到田間,均勻鋪灑。隨後,大型深耕機械跟進,將富含養分的淤泥與深層土壤充分混合。原本板結、貧瘠的土地,在機械的轟鳴聲中,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王龍飛和李靜站在田埂上,看著這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慨和希望。空氣中彌漫著新翻泥土的芬芳,也夾雜著淤泥特有的腥味,但這味道,此刻聞起來卻充滿了希望。
“這下,咱們村的土地,真要脫胎換骨了。”李靜輕聲說,眼中閃爍著光芒。
“是啊,”王龍飛握緊她的手,目光望向遠方正在被重塑的土地,“這不僅僅是改良了土壤,更是為咱們的閉環農業,打下了最堅實的地基。有了這片沃土,我們才能種出更優質的產品,承載更多的夢想。”
這是一次真正的“涅盤”。曾經的庫底淤泥,曾經的貧瘠土地,在智慧與汗水的催化下,正在孕育著一個關於豐收、關於未來、關於鄉村新生的金色希望。龐莊村的農業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