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種植的熱潮過後,龐莊村仿佛被一層嶄新的、充滿希望的淺綠色輕紗覆蓋。村口的金銀花苗沿著道路伸展出柔嫩的藤蔓,廣場邊坡的連翹叢綻放出零星但耀眼的金黃色小花,房前屋後的枸杞苗抽出了細密的新枝,新栽的行道樹也挺直了稚嫩的腰杆。村民們茶餘飯後,總愛在村裡轉轉,看看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又長高了多少,目光裡滿是慈愛和期待。
但王龍飛和李靜深知,農業的規律從來都是“三分種,七分管”。苗木栽下隻是第一步,後續的養護管理,尤其是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生長問題,才是確保成活率和健康生長的關鍵。他們將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定義為“苗木管護關鍵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王龍飛和李靜便會準時出現在村裡,開始例行的“巡苗”。他們沿著預定的路線,仔細查看每一片苗木的長勢。
“龍飛,你看這株金銀花,”李靜蹲在村口,指著一株葉片有些發蔫的幼苗,“靠近根部的莖稈有點變色,按壓感覺發軟,可能是栽種時傷了根,或者澆水後根部積水有點悶根。”
王龍飛湊過去仔細查看,又用手撚了撚根部的土壤:“嗯,土還有點過濕。得把根部周圍的土稍微扒開一點,讓透氣性好點,這幾天先控控水,觀察一下。”
李靜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和標簽繩,記錄下位置和症狀,並係上標簽作為標記,以便後續重點觀察。
走到廣場邊坡,趙大虎正帶著幾個村民給連翹叢鬆土除草。“靜丫頭,來得正好!”趙大虎招呼道,“你看這幾叢,花開得不錯,但底下有些老葉子卷邊了,是不是招蟲子了?”
李靜仔細檢查葉片背麵,果然發現了一些細小的蚜蟲。“大虎哥,是蚜蟲,還好發現得早。先用軟刷子輕輕刷掉,或者用稀釋的肥皂水噴一下試試,儘量不用藥。”
“好嘞!還是你們年輕人辦法多!”趙大虎立刻招呼人照辦。
巡查到一片枸杞苗時,水生急匆匆跑過來:“飛哥,靜姐!這邊有幾棵苗子,葉子有點發黃,是不是缺肥了?”
李靜觀察葉片,是均勻的黃化,而非斑駁:“像是缺氮。不過現在苗還小,根係沒長穩,不能直接上肥,容易燒苗。可以試試非常稀薄的有機液肥,澆灌的時候帶一點,或者葉麵噴施極低濃度的尿素溶液,幫它緩一緩。”她再次記錄下來,並叮囑水生注意觀察變化。
巡苗結束後,王龍飛和李靜會回到農莊辦公室,與趙大虎、水生等人開一個簡短的晨會,彙總情況,分配當天的管護任務。李靜會根據發現的問題,製定具體的應對措施,寫成簡單明了的“管護指令單”,發給各片區負責人。
水肥管理是重中之重。李靜根據不同苗木的需水特性和天氣情況,製定了精細的澆水方案。喜濕的連翹和新栽樹木,保持土壤濕潤但無積水;耐旱的金銀花和枸杞,則遵循“見乾見濕”的原則。她還指導村民利用廢棄的油桶製作了簡易的滲灌裝置,用於對個彆需水量大的苗木進行精準補水。施肥則極為謹慎,以促根為主,主要使用腐熟的稀薄有機肥水。
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李靜安排人員定期巡查,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優先采用人工捕捉、物理隔離如掛黃板誘殺蚜蟲)、生物防治保護瓢蟲等天敵)和環境調控改善通風透光)等綠色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技術支持持續跟進。李靜將通過傳感器監測的土壤墒情數據,與實地觀察相結合,不斷優化水肥方案。她還抽空給水生等年輕村民培訓,教他們識彆常見病蟲害症狀,學習簡單的綠色防控方法。水生學得很快,已經能獨立處理大部分常見問題了。
然而,成長的煩惱依然不斷。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讓一些新發的嫩梢受了凍害;連續幾天的大太陽,又讓幾株遮陰不好的苗木出現了輕微日灼;甚至有幾株苗木被村裡散養的雞啄傷了樹皮。每一個問題出現,都需要及時、正確地處理。
這天傍晚,王龍飛和李靜再次巡查到村口,發現那株之前悶根的金銀花苗,在經過幾天的控水和鬆土後,竟然挺立了起來,蔫掉的葉片也重新舒展,煥發出生機。而在另一處,一株受凍的連翹,雖然頂梢受損,但下部的芽點已經開始萌動。
“看,隻要方法得當,它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李靜撫摸著那株複蘇的金銀花苗,欣慰地說。
“是啊,”王龍飛感慨道,“養苗如育人,需要耐心,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咱們現在做的這些細致的記錄和應對,都是在積累寶貴的經驗。以後規模再大,心裡也有底了。”
夕陽下,新綠的苗木與村莊、遠山構成一幅動人的畫卷。雖然管護工作瑣碎而辛苦,時常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但看著這些在自己和村民們精心嗬護下一天天煥發生機、茁壯成長的小生命,王龍飛和李靜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希望。
李靜在當天的“苗木日記”中寫道:
“日期:4月15日。天氣:晴。巡查發現:大部分苗木適應良好,新梢生長明顯。問題處理:金銀花悶根苗經處理已恢複;蚜蟲害已控製;部分凍傷苗發出新芽。明日重點:關注枸杞苗黃葉改善情況,預防雨後病害。感悟:每一片新葉的舒展,都是對汗水的最好回報。繼續守護這片新綠。”
這些看似平淡的日記,記錄下的不僅是苗木的生長,更是“本味”團隊在精細化、科學化農業管理道路上的堅實腳印。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