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菌菇新生:智能溫室的初效與產業鏈的深化_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 > 第257章 菌菇新生:智能溫室的初效與產業鏈的深化

第257章 菌菇新生:智能溫室的初效與產業鏈的深化(1 / 1)

金秋的腳步沉穩地邁向深處,龐莊村的山野間,層林儘染,秋意已濃。沙棘的豐收盛況已然落幕,加工車間裡飄散著果漿蒸煮的甜香,倉庫裡堆滿了封裝好的產品,等待著發往各地。田野裡,隻剩下收割後整齊的秸稈茬口,昭示著一年主要農事的完結。然而,對於“本味農莊”而言,一個全新的、充滿科技感與未知挑戰的生產周期,正伴隨著秋季的涼意,步入關鍵階段——萬平米智能玻璃菌菇溫室,已正式投入運行超過一個月。

這座矗立在村邊、在秋陽下熠熠生輝的巨型玻璃建築,如同一個精密運行的“人造氣候王國”,正悄然改變著龐莊村的產業生態和人們對於農業的認知。

一、溫室探秘:井然有序的“真菌工廠”

清晨,當時針指向六點,天際剛泛起魚肚白,智能溫室已然蘇醒。巨大的環控係統發出低沉的嗡鳴,維持著內部恒定的溫濕度。李靜和高林、程諾如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中央控製室。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流實時跳動顯示著:a區溫度16.8c、濕度92、2濃度780pp、光照強度50ux……各項參數被嚴格控製在馬勃菌生長所需的最佳區間。

換上經過消毒的工作服,穿過風淋室,進入溫室核心栽培區。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整齊排列的多層鋁合金栽培架高達六層,如同圖書館密集的書架,卻承載著生命的希望。架上整齊地碼放著數以萬計的圓柱形栽培包,包體表麵覆蓋著潔白的菌絲,如同鋪了一層細細的雪花,散發出菌類特有的、略帶土腥味的清香。

“靜姐,夜班數據彙報。”夜班值班員小芳拿著記錄本迎上來,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但精神振奮,“三區東側部分栽培包出現原基分化,比預期提前了12小時。已按預案調整了該區域的溫差刺激參數。七號灌溉單元淩晨有輕微滴漏,已緊急處理並標記,待日班檢修。”

“很好,反應及時。”李靜仔細查看記錄,點頭讚許,隨即對高林說,“高工,原基提前分化,說明菌絲活力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好。但也要密切監控,防止分化過密影響子實體品質。程諾,把相關環境數據變化曲線調出來,我們分析一下誘導因素。”

這是溫室投產以來每日的晨會縮影。運行一個月,整個係統經曆了從調試磨合期到初步穩定運行期的艱難過渡。期間遇到過環控傳感器偶發失靈、水肥配比微小偏差導致菌絲生長不均、甚至一次因外部電網波動引發的短暫溫控失效等險情,都在團隊日夜不停的守護和技術攻堅下化險為夷。如今,這套耗資巨大的智能係統,終於開始穩定地輸出預期中的成果。

二、團隊成長:從新手到“菌菇管家”的蛻變

溫室的成功運行,離不開核心團隊的快速成長。李靜是毋庸置疑的技術總負責,但她有意將日常管理和操作權限下放,培養一支能獨立作戰的“菌菇特種部隊”。

高林作為栽培主管,對溫室內的小環境調控已頗有心得,能根據菌絲狀態和外界天氣,預判並微調環控參數,李靜稱他為“氣候藝術家”。

程諾的數據分析能力得到了極致發揮。他搭建的數據庫不僅能實時報警,還能通過曆史數據對比,預測病蟲害發生概率、優化能耗配置,成了溫室的“智慧大腦”。

小芳和小林作為生產班組的正副班長,進步神速。她們帶領著幾名新招聘的年輕員工,嚴格按照sop操作,從栽培包上架、刺孔增氧、噴淋加濕、到病蟲害巡查、數據記錄,一絲不苟。她們甚至能通過菌絲的顏色、密度、氣味,初步判斷其健康狀況,從“小白”成長為合格的“菌菇保姆”。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這天上午,小芳在巡查時發現b區部分栽培包菌絲生長明顯遲緩,顏色發暗。她立即上報。李靜、高林迅速趕到現場。

“不是病菌感染,”高林仔細觀察後判斷,“像是基質含水量偏高,透氣性不足,悶著了。”

李靜蹲下身,用手輕輕按壓栽培包,又看了看環控記錄:“昨晚b區的噴霧時長比a區多了3分鐘。程諾,查一下水肥一體機b單元的控製日誌。”

程諾很快在平板電腦上調出數據:“靜姐,是b單元的一個電磁閥響應有0.5秒延遲,導致每次噴霧量微超標。誤差很小,但積累效應顯現了。”

“問題往往出在這些細節上。”李靜神色嚴肅,“立刻檢修電磁閥。小芳,記錄下這次教訓,以後設備巡檢要更仔細。好在發現及時,調整參數還能補救。”

這次小小的波折,再次凸顯了工廠化農業對精準管理和責任心的極致要求。團隊在一次次解決問題中變得更加成熟、嚴謹。

三、初顯成效:馬勃菌的規模化“新生”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嗬護,溫室迎來了首批規模化生產的馬勃菌采收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天,王龍飛也特意來到溫室。在特定的出菇區內,景象令人振奮:隻見栽培包的開口處,一個個大小不一、呈圓球狀或扁球狀的馬勃菌子實體鑽出基質,表皮光滑,顏色從潔白色到淺棕色不等,長勢喜人。工人們正熟練地按照標準,用特製刀具采收達到規格的成熟菌菇,輕拿輕放,放入專用的保鮮籃內。

“龍飛,你看,”李靜指著采收區,語氣中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和自豪,“這批馬勃菌的品相非常均勻,出菇率達到了我們預期的92,優等品率預估超過85!這證明我們的環控方案和sop是成功的!”

王龍飛拿起一個碩大、飽滿的馬勃菌,掂了掂分量,又聞了聞那獨特的清香氣味,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好!真好!靜,你們辛苦了!這可是真金白銀啊!咱們的投入,開始見到回頭錢了!”

這批馬勃菌,與之前試驗棚小批量產出的品質不可同日而語。個頭更大、更均勻,肉質更緊實,風味物質積累更充分。這標誌著“本味”在馬勃菌的工廠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上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打破了季節和環境的限製,為實現穩定、高質、高效的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產業鏈聯動:新品類帶來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馬勃菌的規模化上市,立刻對農莊現有的運營體係產生了連鎖反應。

銷售渠道的拓展:張小梅的團隊忙碌起來。她們需要為這批高價值的“新貴”尋找合適的買家。原有的高端餐飲渠道如“食之本”)是首選,但產量大增後,必須開拓新的市場。她們開始接觸更大型的生鮮供應鏈平台、高端超市,並策劃針對會員和線上渠道的“馬勃菌嘗鮮”預售活動,強調其“智能溫室培育、全程可控、品質卓越”的稀缺性。

加工與儲存的升級:大量鮮菌同時采收,對冷鏈物流和加工能力提出考驗。李強負責協調冷庫擴容和運輸保障。同時,李靜指導小芳開始試驗不同乾製工藝對馬勃菌風味和營養成分的影響,為開發菌菇乾貨、菌湯包等高附加值產品做準備。

品牌故事的豐富:周媛和阿哲則忙著為馬勃菌製作新的宣傳素材。他們進入溫室拍攝菌菇生長的神奇景象,采訪李靜和團隊,講述從實驗室到工廠的科技農業故事,為“本味”品牌注入更強的科技感和品質感。

五、未來展望:甜蜜煩惱與深遠意義

傍晚,王龍飛和李靜再次站在溫室外的坡地上,望著這座在夕陽下泛著金光的巨大建築。內部,補光燈已然亮起,如同星辰,預示著夜間仍將進行的生命活動。

“一個月,總算挺過了最難的適應期。”王龍飛感慨道,“現在算是上了正軌,但這隻是開始。後麵的銷售、加工、成本控製,壓力不小。”

“嗯,”李靜點頭,目光沉靜而充滿希望,“這是甜蜜的煩惱。馬勃菌的成功,意義遠不止一種新產品。它證明了我們走高科技農業這條路是可行的!這為我們未來引入更多高價值品種、複製這種工廠化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技術和人才。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對,”王龍飛握緊她的手,“有了這個‘樣板車間’,我們說話做事底氣更足了。接下來,就是要把它產生的效益,儘快回饋到村莊建設上,‘綠脈·虹橋’計劃,也該加速推動了。”

秋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但王龍飛和李靜心中卻充滿暖流。菌菇溫室的穩定運行,如同在“本味”的產業版圖上插下了一麵標誌性的旗幟,宣告著農莊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以科技驅動、精細管理、價值鏈延伸為特征的新階段。龐莊村的這個深秋,因這座“真菌工廠”的平穩運轉和帶來的新希望,而顯得格外充實和充滿力量。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龍尋找公主為妻是否搞錯了什麼 反派神子:開局退婚天命女帝? 還和不和離了 混沌主宰:簽到覺醒混沌神魔體 九界玄天界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