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雨水洗刷過的城市帶著一股清冽的氣息。林風沒有返回出租屋,那個地方已經不再安全。他騎著電動車,在逐漸蘇醒的街道上穿行,最終停在了一家位於大學城附近、以通宵自習和廉價咖啡聞名的連鎖咖啡館門口。這個時間點,店裡擠滿了熬夜複習的學生和趕早課的年輕人,人聲嘈雜,能量場混亂而充滿活力,正是隱藏行蹤的絕佳場所。
他要了一個最角落的卡座,點了一杯最普通的黑咖啡,然後將背包放在身旁。他沒有立刻去動那幾個沉重的檔案盒,而是先取出了影梟留下的那個黑色u盤。
u盤入手冰涼,材質非金非塑,表麵沒有任何標識,隻在接口處有細微的、類似能量回路的紋路。他拿出那台經過自己改裝、操作係統高度定製的便攜式平板電腦用李博士的“預付款”購置的必要工具之一),將u盤插入。
沒有彈窗,沒有自動運行。平板屏幕暗了一下,隨即跳出一個極其簡潔的、隻有命令行界麵的登錄窗口。
【檢測到未知加密數據接口。能量簽名與‘影梟’匹配。嘗試建立安全連接……】腦海中的係統同步開始工作。
林風沒有輸入任何密碼,而是再次調動一絲幽能,模擬出之前與影梟接觸時感知到的、屬於她的那份獨特而冰冷的能量波動特征,如同無形的密鑰,通過數據線傳遞過去。
【驗證通過。】
【正在解密數據……】
命令行窗口快速滾動過無數代碼,幾秒鐘後,界麵一變,呈現出結構清晰的文本和圖表信息。
內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觀測者內部動蕩評估。
·清理程序確認目標:名單部分被加密,但可見部分涉及數名中層調度官員及一名後勤主管。原因標注為“數據泄露風險”及“立場存疑”。
·影響:部分監控網絡出現短暫盲區或響應延遲,尤其是在舊港區、市圖書館及幾個非核心商業區。資源向內部審查傾斜,導致對外部“異常”事件的響應閾值提高,但針對性更強。
·警告:內部存在強硬派,主張對所有不穩定因素包括宿主)采取更激進的控製措施。動蕩可能加速其決策。
第二部分:安全據點坐標附簡易地圖與接入說明)。
·列出了三個地點:一個位於城西老工業區邊緣的廢棄書店倉庫;一個在城南藝術家聚集區的某個共享工作室地下室;最後一個,竟在臨江大學內部,一個廢棄的天文觀測站。
·每個據點都標注了基本的安防措施、物資儲備情況以及緊急撤離路線。大學觀測站的備注寫著:“最危險的地方,有時最安靜。注意能量遮蔽。”
第三部分:織網者近期活動模式分析節選)。
·重點關注區域:舊港區尤其是已標記的廢棄船塢周邊)、臨江大學物理實驗室原因不明)、數個大型數據中心節點。
·活動特征:滲透嘗試加劇,更多利用網絡漏洞與人類代理被深度影響者)。檢測到其正在構建某種“區域性意識乾涉場”的雛形,範圍覆蓋臨江大學及周邊。
·關聯信息:提及“遠星號”可能運載的“錨點”特性之一——【信息奇點親和】,推測“織網者”試圖利用大學區域的高密度信息流與年輕活躍的意識進行某種實驗或引導。
信息量巨大,且極具價值。
“觀測者”的內亂確實存在,並造成了可乘之機。“銀狐”提供的據點,尤其是大學那個,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織網者”的活動則更加印證了“遠星號”秘密的重要性,它們似乎也在積極尋找和利用“錨點”。
林風快速消化著這些信息,同時抿了一口苦澀的黑咖啡。真實的苦澀味道刺激著味蕾,讓他保持清醒。
他將u盤拔出,妥善收好。平板電腦上的所有痕跡被係統瞬間清理乾淨。
接下來,是抉擇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