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塵之息”星雲,這個名字由最先探測到它的技術員脫口而出,很快便在幸存者中流傳開來。從遠處看,它並非那種絢麗奪目的龐大星雲,更像是一團稀薄的、泛著淡紫色和幽藍色微光的宇宙塵埃與電離氣體,靜靜地彌漫在漆黑的天幕之上,如同一幅寫意的水墨畫。
“哨兵”節點及其殘存的艦隊,如同疲憊的旅人,以最低的功率、最慢的速度,悄無聲息地滑入這片星雲的邊緣。淡紫色的塵埃顆粒輕柔地拂過艦體,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星雲本身在低語歡迎。星雲內部的光線被散射、扭曲,形成了一種天然的視覺遮蔽,外界的星空變得模糊而遙遠,給人一種奇特的、被包裹起來的安全感。
“環境掃描確認。星雲塵埃對常規傳感器和能量掃描有顯著的吸收和乾擾效果,隱匿性極佳。”傳感器官彙報著,語氣中帶著一絲如釋重負,“探測到三顆固態行星圍繞一顆穩定的紅矮星運行。其中第二顆行星,大氣成分以氮氣和氬氣為主,含有微量氧氣,地表溫度偏低但處於可接受範圍,地質結構穩定,並檢測到多處高純度金屬礦脈以及……異常穩定的地熱能源點。”
這幾乎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避難所!
“優先派遣無人探測單位,對二號行星進行全方位偵察,重點排查潛在生物威脅及地質活動風險。”林風下達指令,聲音依舊帶著難以掩飾的虛弱,但眼神中已重新凝聚起焦點。一個穩定的落腳點,對於現在的他們而言,意義堪比另一場勝利的戰役。
無人探測器和經過簡單修複的工程艦被派往二號行星。傳回的畫麵顯示,這是一顆表麵覆蓋著大量暗紫色岩石和晶體礦脈的星球,沒有明顯的植被或水體,大氣稀薄,天空因星雲塵埃的折射呈現出一種永恒的黃昏色調。荒涼,死寂,但……穩定。尤其那些穩定的地熱點,意味著幾乎取之不儘的能源。
“就是這裡了。”林風做出了決定,“艦隊依次進入行星軌道,‘哨兵’節點尋找合適位置進行地表錨定。優先建立臨時居住區、醫療中心和能源供給係統。”
殘存的艦隊如同歸巢的蜂群,開始有序地向那顆暗紫色的星球靠攏。“哨兵”節點巨大的身軀緩緩切入行星稀薄的大氣層,最終選擇在一處背靠環形山、前方地勢平坦、且靠近大型地熱能源點的區域平穩著陸。沉重的支架深深嵌入堅硬的地表,揚起的塵埃在淡紫色的天光下緩緩飄落。
艙門開啟,冰冷的、帶著微量放射性塵埃和金屬氣息的空氣湧入。幸存者們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腳下是堅硬的、泛著幽光的岩石。沒有歡呼,沒有慶祝,隻有劫後餘生的沉默和迅速展開工作的緊迫。
工程團隊立刻開始利用攜帶的預製模塊和就地采集的礦石,搭建起簡易的居住穹頂和加固的醫療方艙。能源工程師則迅速鋪設管道,將節點自身的能源係統與行星的地熱源連接起來,幽藍色的能量流順著管道湧入節點,為這片死寂的世界帶來了第一抹屬於人類文明的“生機”。
醫療中心被優先建立起來,重傷員,包括依舊昏迷的鐵砧,被迅速轉移進去,接受更穩定環境下的治療。隼也終於被林風強製命令進入醫療艙,進行深度恢複。
林風沒有休息。他站在剛剛搭建起的臨時指揮所外,眺望著這片陌生的天地。環形山巨大的陰影投下,淡紫色的天空中沒有月亮,隻有星雲本身散發出的、如同極光般變幻的微光,將一切都染上了一層不真實的色彩。
他能感覺到,這片星域,這顆星球,都彌漫著一種與“破碎星廊”中那些“星塵”印記相似的、微弱而堅韌的“存在感”。它們並非生命,而是某種……宇宙背景的沉澱物,是漫長時光中無數微小存在留下的“回響”。在這裡,他體內那塊被凍結的汙染傷疤,似乎也變得更加沉寂,仿佛被這片星塵的“存在”之力所壓製。
“指揮官,初步資源勘探結果出來了。”一名地質學家拿著數據板走來,臉上帶著興奮,“這裡的金屬礦藏純度極高,易於開采和冶煉!尤其是幾種用於能量傳導和星艦裝甲的特種合金所需的關鍵元素,儲量驚人!這簡直……簡直就是一座天然的寶庫!”
林風接過數據板看了看,心中卻並無太多喜悅。資源是生存的基礎,但他們麵對的敵人,遠非資源所能解決。
“加快開采和冶煉進度,優先滿足艦隊修複和節點防禦係統的需求。”他吩咐道,“同時,建立行星級預警網絡,我不希望被任何人堵在家裡。”
“是!”
命令被迅速執行。采礦激光開始在環形山壁上切割,小型熔爐發出轟鳴,新的居住區和工廠如同雨後的蘑菇,在這片紫色的土地上迅速“生長”起來。
暫時的安全,帶來了寶貴的休整時間。但林風知道,這平靜隻是表象。鐵砧的重傷,隼的虛弱,艦隊的殘破,資源的短缺,以及那隱藏在暗處、隨時可能再次出現的“同調者”和更龐大的“虛無”威脅,都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
他們找到了一個避難所,但征途,遠未結束。他們需要利用這段時間,治愈傷痕,消化領悟,強化自身,然後……再次啟航,去赴那場關乎所有“存在”命運的星海之約。
星塵之中,人類文明的火種,暫時找到了喘息之地,默默積蓄著下一次燃燒的力量。
喜歡重生的我回地球當外賣小哥請大家收藏:()重生的我回地球當外賣小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