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個鞠家鎮,鎮裡住著個名叫鞠老爺的退休禮部小官。此人六十來歲,瘦得像根竹竿,偏生把禮儀規矩看得比命還重。他家的規矩啊,比樹上的葉子還多:進門先邁哪隻腳有講究,咳嗽要分三六九等,連打噴嚏都得按照不同時辰朝向不同方位。
這年春天,鞠老爺的兒子鞠小寶考中了秀才,鄉親們紛紛登門道賀。鞠老爺端坐堂上,捋著山羊胡子,看著滿院賓客,心裡樂開了花——倒不是為了兒子中秀才,而是終於有機會展示他精心編纂的《鞠氏待客禮儀大全》了。
“王掌櫃到——”管家拖長聲音通報。
王掌櫃挺著圓滾滾的肚子,笑嗬嗬地跨進門檻,還沒開口,就被鞠老爺一聲喝住:
“且慢!王掌櫃,您方才進門先邁的右腳,此乃‘客欺主’之兆,需退回去重來!”
王掌櫃愣住了,在眾人注視下臊得滿臉通紅,隻好退到門外,換成左腳先邁,這才被準許入內。
“李寡婦到——”
李寡婦拎著一籃子雞蛋,剛要開口賀喜,鞠老爺又發話了:
“李娘子,您這雞蛋擺放的方向不對!雞蛋尖頭朝外,這是‘財氣外泄’之象,需得全部調轉過來!”
就這樣,一上午下來,所有賓客都被鞠老爺的規矩折騰得夠嗆。好不容易開席了,麻煩更大了:
“張屠戶,吃肉不能三口以上,此乃‘饕餮之相’!”
“趙書生,舉杯必須齊眉,您這低了三分!”
“錢老板,笑不露齒,您這後槽牙都看見了!”
賓客們吃得戰戰兢兢,生怕又觸了什麼黴頭。鞠夫人急得直扯丈夫衣袖:“老爺,差不多得了...”
鞠老爺把眼一瞪:“婦人之見!禮不可廢!”
就在這時,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鞠老爺發現兒子鞠小寶正和隔壁孫家姑娘有說有笑,這還了得!他一個箭步衝過去:
“男女七歲不同席!你們這般說笑,成何體統!”
孫姑娘羞得掩麵就跑,鞠小寶氣得直跺腳:“爹!孫姑娘是來道賀的賓客!”
“賓客更該守禮!”鞠老爺胡子翹得老高。
這場喜宴最終不歡而散。鞠小寶當晚就收拾行李,說要遊學三年。鞠夫人勸不住,隻能偷偷抹淚。
兒子一走,鞠老爺更變本加厲了。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完善那些繁文縟節上,今天規定仆人走路必須踩特定的地磚,明天要求廚房切菜的厚度必須均勻如一。
管家老趙實在看不下去:“老爺,後院牆頭草都半人高了,是不是該...”
鞠老爺一擺手:“急什麼?禮之不存,毛將焉附?先去把我新編的《鞠家仆從行禮規範》抄寫十遍!”
長工阿福也來稟報:“老爺,田裡的稗草比稻子還高了...”
“荒唐!田裡的事能比禮儀重要嗎?沒看見我正在修訂《鞠氏用餐儀軌》?”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鞠家宅院漸漸變了樣。先是花園裡的雜草瘋長,假山石縫裡鑽出野花野草。接著後院牆角的狗尾巴草長到了齊腰高,偶爾還有野兔子在裡麵做窩。
最離譜的是前院,那條青石板路縫隙裡長出的青苔,滑倒了好幾個嚴格遵守“行禮規範”的仆人。
鎮上開始流傳順口溜:“鞠家規矩比天大,院裡長滿草疙瘩。進門先學怎麼走,不如回家種地瓜。”
鞠老爺聽了也不惱,反而覺得這是世人不懂禮的明證。
轉眼中秋將至,鞠夫人想著兒子不在,打算簡單過節。誰知鞠老爺鄭重宣布:“今年中秋,要按古禮祭月,需準備九十九件祭器,行三跪九叩之禮。”
祭器還沒備齊,出大事了。
這天清晨,鞠老爺照例在書房推演他的《鞠家見客禮儀新編》,忽然聽見院子裡雞飛狗跳。推開窗一看——好家夥!一隻肥碩的野豬正帶著三隻小野豬,在他家前院的草叢裡悠閒地啃著草根!
“成何體統!成何體統!”鞠老爺氣得直哆嗦,抓起戒尺就往外衝。
可他一出門就傻眼了:這還是他家嗎?
前院的雜草已經齊胸高,那幾棵久未修剪的羅漢鬆張牙舞爪地伸展著枝條。池塘裡滿是浮萍,連條魚的影子都看不見。廊下的燕子窩掉在地上碎了,新窩卻一直沒來得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