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位衣著華麗的中年人來到店裡,自稱是王府的管家,要訂一百串糖葫蘆,三日後王府設宴要用。
這可是筆大買賣!張老三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可管家一走,他又開始發愁了:“一百串!我得做多久啊?萬一做不完怎麼辦?萬一做得不新鮮怎麼辦?萬一王府不滿意怎麼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下來的三天,張老三是寢食難安,日夜趕工,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張小寶和母親輪番勸他,他都聽不進去,隻是一個勁地念叨:“萬一搞砸了,咱們這小店可就完了。”
第三天,一百串糖葫蘆終於按時完成,張老三親自送到王府。王府的廚師嘗過後,讚不絕口,當場付了雙倍的價錢。
張老三揣著錢,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回家的路上,他破天荒地哼起了小曲,盤算著用這筆錢給妻子買支簪子,給兒子買些筆墨,再添置些家夥什。
可走到半路,他碰見了鄰居李四。李四見他滿麵春風,便問:“老三,什麼事這麼高興?”
張老三把王府訂貨的事一說,李四豎起大拇指:“厲害啊!這下你可出名了!”
張老三剛要笑,李四又補了一句:“不過我可聽說,王府的要求極高,稍有差池,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你這次僥幸過關,下次可未必這麼幸運了。”
就這麼一句話,張老三的心情一下子從雲端跌到穀底。他越想越怕:“是啊,這次是運氣好,下次萬一出點差錯,我這小店豈不是要關門大吉?”
回到家,妻子和兒子見他又是那副熟悉的愀然不樂的表情,都愣住了。剛才出門時還興高采烈的,怎麼回來就變了個樣?
張小寶問明緣由,氣得直跺腳:“爹!那李四就是嫉妒咱們!您怎麼聽他胡說八道呢?”
張老三搖搖頭:“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就這樣,張老三又回到了整日憂心忡忡的狀態。生意越好,他越擔心日後會衰落;客人越多,他越擔心服務不周。他的糖葫蘆越來越出名,可他的眉頭卻越皺越緊。
一天,那位書生又來了,見張老三仍是愀然不樂的樣子,不禁好奇地問:“老板,你的生意如此紅火,為何還是愁眉不展?”
張老三把自己的擔憂一五一十地說了。書生聽罷,哈哈大笑:“老板啊老板,你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人生在世,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你這般終日愀然不樂,就算家財萬貫,又有什麼樂趣?”
張老三歎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就是這性子,凡事總愛往壞處想。”
書生道:“我送你一句話吧——‘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我們應當常想那一兩件如意的事。你這糖葫蘆生意如此成功,家庭和睦,身體健康,這一二如意事還不夠你開心的嗎?”
書生的話如醍醐灌頂,張老三愣在當場,半晌說不出話來。
當晚,張老三破天荒地早早關了店門,讓妻子炒了幾個小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飯桌上,他宣布了一個決定:從今往後,他要學著“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妻子和兒子驚訝得筷子都快掉了。張小寶伸手摸了摸父親的額頭:“爹,您沒發燒吧?”
張老三笑道:“我好著呢!今天我想通了,再這麼愀然不樂下去,就是有萬貫家財也不會開心。從明天開始,我要學著樂觀點。”
說來容易做來難。第二天一早,張老三習慣性地又要開始發愁,忽然想起書生的話,趕緊拍拍自己的臉,強行擠出笑容。
開始的幾天,張老三的笑容確實很勉強,但他堅持每天找出三件值得高興的事,寫在紙上,貼在床頭。慢慢地,他發現生活中值得高興的事還真不少:客人的一句誇獎,妻子的一頓好飯菜,兒子的一個進步,都是值得開心的事。
一個月後,張老三像是變了個人。他還是會考慮問題,但不再一味地往壞處想;還是會遇到困難,但學會了樂觀麵對。他的笑容變得自然了,眉頭也舒展了。
有趣的是,張老三心態的改變,竟然讓他的糖葫蘆也變得更好吃了。一位老主顧說:“奇怪,張老三的糖葫蘆,如今吃起來格外甜,是不是改了配方?”
張老三笑道:“配方沒改,是做糖葫蘆的人心情改了。”
消息傳開,“愀然不樂張老三”變身“樂嗬嗬張老三”的故事在汴京城傳為美談。他的糖葫蘆生意越發紅火,後來還開了分店。而“愀然不樂”這個成語,也在汴京城有了新的解釋——形容那些像從前的張老三一樣,明明過得不錯,卻總是愁眉苦臉的人。
如今,每當有人因為小事愁眉不展時,汴京人就會說:“看你愀然不樂的,莫非是張老三的徒弟?”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