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忙道:“爹爹,這位是趙公子,前日在桃林中偶遇的。”
趙三連忙行禮:“晚生趙三,見過先生。”
香玉父親打量趙三幾眼,冷冷道:“小女粗陋,不敢高攀公子,請回吧。”
趙三碰了一鼻子灰,卻不氣餒,躬身道:“先生,晚生雖不才,但真心仰慕香玉姑娘。可否容晚生表明心跡?”
香玉父親哼了一聲:“你既讀過書,我且考你一考。你說前日與我女兒討論‘瘞玉埋香’的典故,可知這典故的真正出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三額頭冒汗,支吾道:“這個…晚生隻知大概…”
香玉父親道:“連典故都不甚了了,還敢來賣弄?告訴你吧,‘瘞玉埋香’出自唐代《本事詩》,說的是喬知之與婢女窈娘的故事。窈娘貌美,被武承嗣強奪,喬知之作《綠珠篇》寄之,窈娘係裙投井而死。武承嗣大怒,誣陷喬知之,致使他下獄而死。後人以‘瘞玉埋香’喻之。”
趙三聽得目瞪口呆,香玉在一旁急得直跺腳:“爹爹,您就彆為難趙公子了!”
香玉父親不理女兒,繼續道:“你連典出何處都不知,就敢信口開河。我且問你,若真讓你‘瘞玉埋香’,你待如何?”
趙三雖學問不深,但機靈得很,眼珠一轉,笑道:“先生考的是,若要我‘瘞玉埋香’,我定不依!”
“哦?為何?”香玉父親挑眉問道。
趙三道:“那典故悲悲切切,結局淒慘。我趙三雖不才,卻知道珍惜眼前人。玉當佩之腰間,香當熏之衣間,何必埋之地下?若得香玉為伴,我必讓她笑口常開,怎會讓她淚落珠沉?”
香玉父親聞言,麵色稍霽,但仍板著臉:“巧舌如簧!”
趙三趁熱打鐵:“晚生不敢欺瞞先生。我雖非飽學之士,但有一雙手,可耕種勞作;有一顆心,知善惡是非。若得香玉為妻,必勤勞持家,讓她衣食無憂,笑顏常開。”
香玉父親沉吟片刻,忽然問道:“你家中以何為業?”
趙三道:“家中有良田十畝,果園一片。晚春種稻,夏日耘田,秋來收獲,冬日讀書。雖不富貴,卻也溫飽有餘。”
香玉父親點點頭,臉色緩和了許多:“如此說來,倒是個務實之人。罷了,你們年輕人的事,自己斟酌吧。”說罷轉身回屋去了。
趙三和香玉相視一笑,都知道父親這是默許了。
半年後,趙三與香玉成婚。婚禮上,賓客們起哄要新郎吟詩,趙三撓頭半晌,朗聲道:
“桃之夭夭映紅妝,玉人含笑立芳叢。
不學古人悲瘞玉,隻願今生伴香濃。”
眾人聽罷,齊聲喝彩。香玉父親拈須微笑,輕輕點頭。
婚後,趙三果然勤勞持家,小兩口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每逢春天,他們仍會去桃林漫步,回憶初遇時的情景。
有一次,香玉笑問:“若那日我爹非要你‘瘞玉埋香’,你待如何?”
趙三笑道:“我便對他說:先生差矣!玉當琢之成器,香當散之滿室,埋之地下,豈不暴殄天物?就如香玉這般的好姑娘,當娶回家中,好好珍惜,怎舍得讓她孤零零地在桃林中遊蕩?”
香玉嗔怪地捶他一下,眼中卻滿是笑意。
後來,趙三在香玉的督促下,學問大有長進,居然中了舉人。但他不愛做官,仍在鄉間過著耕讀生活。夫妻二人育有二子一女,皆聰慧可愛。
而“瘞玉埋香”這個成語,在江東一帶便有了新的解釋——不是埋葬珍愛,而是珍惜眼前,讓美玉生輝,讓香氣遠播。
每當有人問起這個典故,當地人便會笑著說:“你可知道趙舉人的故事?那才叫真正的‘瘞玉埋香’哩!”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