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鍋的老板認出了他,立刻把價格翻了三倍:“顏回用的鍋,能不值這個價嗎?”
更離譜的是,他剛買了個新瓢,就有人衝過來要買他的“舊瓢”——其實就是他昨天扔掉的破瓢,那人竟出價十金!
“這可是顏回用過的瓢!沾了聖人之氣!”那人激動地說。
顏回目瞪口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家路上,他聽見兩個婦人在閒聊:
“聽說那顏回不是真窮,是裝的!”
“是嗎?怪不得我聽說他偷偷吃山珍海味呢!”
顏回氣得差點暈過去。
第三天,顏回決定閉門不出。誰知那商人陶朱又來了,還帶了一群樂師和舞女,在他門口又唱又跳。
“顏回先生,出來玩玩嘛!人生苦短,何必自虐?”陶朱喊道。
顏回充耳不聞,專心讀書。可那些歌舞聲實在太吵,他根本靜不下心來。
更糟糕的是,鄰居們都出來看熱鬨,還對顏回指指點點:“瞧他那清高樣!”
顏回終於忍無可忍,衝出門外:“你們到底想怎樣?”
陶朱笑嘻嘻地說:“簡單,承認你這‘簞食瓢飲’不快樂,我就走人。”
顏回咬牙:“我很快樂!”
“那你怎麼一臉要殺人的樣子?”
顏回深吸一口氣,努力擠出微笑:“我、很、快、樂!”
那笑容比哭還難看。
接下來的日子,顏回度日如年。他的“簞食瓢飲”生活成了全城的笑柄。有人模仿他,結果餓暈被送醫;有人詆毀他,說他是偽君子;還有人整天守在他家門口,就為看一眼“聖人”長什麼樣。
就連孔門的其他弟子也受到影響。子貢的生意一落千丈——大家都說商人奸詐;冉有管理的土地收成不好——大家都說財富是罪惡;甚至連孔子本人的學費都收不齊了——家長們說讀書無用,看看顏回讀那麼多書不還是窮酸樣?
第二十八天,顏回站在井邊,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瘦骨嶙峋,衣衫襤褸,活脫脫一個乞丐。
他突然問自己:我真的快樂嗎?
是的,當他在學習中悟得真理時,他是快樂的;當他聽夫子講學時,他是快樂的。但這種快樂,真的必須建立在“簞食瓢飲”之上嗎?或者說,這種外在的貧苦,真的能代表內心的豐盈嗎?
正沉思間,孔子不知何時來到了他身邊。
“回啊,你這一個月的事,我都聽說了。”孔子溫和地說。
顏回羞愧地低頭:“夫子,我...我可能輸了。”
孔子搖頭:“不,你快要贏了。”
顏回困惑:“何出此言?”
“因為這一個月,你終於開始真正思考‘快樂’與‘貧富’的關係了。從前你安貧樂道,是出於本性;如今你曆經考驗,若仍能守道,才是真正的覺悟。”
孔子接著說:“君子並非一定要貧窮,而是不因貧窮改變誌向;也並非一定要富貴,而是富貴時不忘道義。簞食瓢飲本身不是目的,心中的‘道’才是啊。”
顏回恍然大悟!
最後一天,陶朱帶著眾人來到顏回家門口,準備收取勝利果實。
顏回從容走出,手中拿著他的竹簞和破瓢。
“顏回,認輸吧!這一個月你苦不堪言,大家都看見了!”陶朱得意地說。
顏回微笑:“的確,這一個月我吃了不少苦頭。”
陶朱眼睛一亮:“那你承認‘簞食瓢飲’不快樂了?”
“非也。”顏回搖頭,“我苦的不是‘簞食瓢飲’,而是外界的乾擾和他人的誤解。真正的快樂,不在於你用什麼吃飯飲水,而在於你是否心安理得。”
他舉起手中的竹簞:“此簞雖破,能盛日月;此瓢雖漏,可酌江河。我樂的不是貧,而是道!”
話音剛落,圍觀的百姓紛紛鼓掌。孔子在人群中欣慰地點頭。
陶朱愣在原地,許久,他深深一揖:“我輸了。不過輸得心服口服。”
他果真捐了五百金給孔門,還額外送顏回一套精美的食器。這次,顏回收下了。
“你不再堅持用破簞破瓢了?”陶朱好奇地問。
顏回笑道:“瓢飲不改其樂,金飲不增其喜。既然樂在道中,用什麼器具,又有什麼關係呢?”
從此,顏回依然簡樸,但不再執著於外在形式。而“簞食瓢飲”這個成語也流傳下來,不過添了一段趣話:最懂簞食瓢飲之樂的人,最後卻因為不再隻用簞食瓢飲,而真正懂得了簞食瓢飲之樂。
這大概就是孔夫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吧!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