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東西取來。王老七手腳麻利地把牛皮往縣令背上一披,牛角往頭上一戴,然後對眾人說:“等會張縣令要是問起,就說這是咱們縣新研究的‘活體雕塑’,名叫‘半人半牛思考者’!”
剛布置妥當,張縣令已經踱步進了後院:“李兄,你這後院怎麼這麼熱鬨?”
等他看清眼前的景象,不禁愣住了——李縣令半身卡在門框裡,身披牛皮,頭戴牛角,一臉悲壯地望著天空。
師爺趕緊上前解釋:“張大人,這是我家大人特意請人打造的活體雕塑,象征我縣百姓如牛一般勤勞肯乾,同時又有人類的思考能力。”
張縣令繞著“雕塑”轉了兩圈,嘖嘖稱奇:“妙啊!這雕塑栩栩如生,連表情都如此生動!不過為何要卡在門框裡呢?”
王老七趕緊接話:“這象征著勤勞的百姓偶爾也會遇到生活的困境,但即使身處困境,仍不忘思考前行之路!”
“高!實在是高!”張縣令鼓掌讚歎,“沒想到李兄如此有藝術造詣!”
卡在門框裡的李縣令隻能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好不容易送走了張縣令,王老七這才開始正式“施救”。他讓人搬來一把椅子,讓縣令趴在椅子上,減輕腰部壓力,然後又抹了些菜油,在幾個關鍵點或按或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虎看好了,”王老七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解決問題要找準綮肯之地,就像這樣——”說著他在縣令後腰某處一按一推,隻聽“噗”的一聲,縣令像軟木塞從瓶子裡拔出來一樣,終於從門框裡脫身了!
“出來了!我終於出來了!”縣令喜極而泣,揉著發紅的腰肢,對王老七千恩萬謝。
第二天,縣令升堂,特地召見王老七叔侄。
“王老七啊,多虧你昨天出手相救,不然本官真要丟儘顏麵了。你說吧,想要什麼獎賞?”
王老七拱手道:“大人,小的彆無他求,隻希望大人能給我這不成器的侄子一個機會。他宰牛手藝已學得七八成,就差臨門一腳了。”
縣令點點頭,又問:“昨日你解我困境,用的就是你說的‘綮肯之地’的道理?”
“正是!”王老七解釋道,“無論是宰牛還是解決問題,都要找準關鍵點。硬碰硬往往事半功倍,找準了綮肯之地,就能四兩撥千斤。”
縣令若有所思,忽然一拍驚堂木:“好!本官就任命王小虎為縣衙屠宰師,兼本官的解難師爺!至於你,王老七,本官封你為‘綮肯先生’,賜匾一塊!”
就這樣,王小虎如願以償得到了差事。而經此一事,“綮肯之地”這個成語就在當地流傳開來,不過意思稍微變了點味兒,專門用來形容那些看似棘手、實則隻要找準關鍵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
有一天,兩個農婦吵吵嚷嚷來到縣衙,一個說對方家的雞吃了自家菜園的菜,一個說對方誣陷好雞。王小虎被派去調解。
他到了地方,不問雞也不問菜,而是繞著兩家轉了一圈,然後指著菜園籬笆的一個破洞說:“這才是綮肯之地!把這裡補上,雞就進不來了,何必吵吵?”
兩家一看,果然如此,於是和好如初。
還有一次,城裡最大的酒樓“醉仙樓”廚房裡鬨鼠患,掌櫃的重金請來滅鼠高手,又是下藥又是放夾子,老鼠沒捉到幾隻,反倒差點毒死自家養的貓。
王小虎被請去查看,他在廚房轉了一圈,指著牆角的一個小洞說:“這裡是綮肯之地!老鼠全從這裡進出,堵上這個洞,問題就解決了。”
果不其然,堵上洞後,鼠患漸漸平息。
縣令見王小虎屢立奇功,十分欣慰:“看來你真得了你七叔的真傳啊!”
王小虎憨厚一笑:“七叔說了,這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綮肯之地,找對了,一通百通。”
這話傳到王老七耳朵裡,老屠夫滿意地捋著胡子,對前來買肉的人說:“瞧見沒?我這侄子總算開竅了!宰牛宰出個師爺,這誰能想到呢?”
從此,這個地方的人遇到難題,都會說一句:“彆急,找準綮肯之地再說!”而這句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