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們要講的,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一位大佬——蘧瑗,字伯玉。這位老兄在曆史上的形象,那叫一個高大上:品行端正,道德楷模,連孔子都是他的頭號粉絲,誇他“君子哉蘧伯玉!”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這位蘧君子在成為“聖人”之前,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雞飛狗跳的“成長史”。這一切,都源於他一個奇葩的、讓全家上下都頭疼不已的“怪癖”——“知非”,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每天不找出自己的一個過錯,就跟丟了錢一樣難受,覺都睡不踏實!
故事,就從某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開始。
第一回:晨起劈柴,誤傷友鄰雞
這天一大早,蘧伯玉精神抖擻地起床,站在院子裡,深吸一口充滿p2.5那時候是純天然草木灰)的空氣,開始了他的日常複盤:“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嗯,昨天的工作彙報有點水分,前天蹭了老王家的飯沒給錢,大前天……哎呀,昨天好像還沒找到新的錯誤呢!今天這kpi還沒完成,得加把勁了!”
正琢磨著,他看到牆邊放著一把斧頭和一捆柴火。心想:“賢妻昨日說柴火不夠了,我身為一家之主,理當為她分憂!”於是,他擼起袖子,舉起斧頭,口中念念有詞:“力拔山兮氣蓋世!”猛地一劈!
“哢嚓!”一聲脆響。
柴火沒劈著,斧頭因為用力過猛,脫手而出,劃出一道優美的拋物線,“嗖”地一聲飛過了院牆。
緊接著,就聽見隔壁傳來一聲淒厲的慘叫:“喔喔喔——嗝!”
蘧伯玉心裡“咯噔”一下,趕緊跑到隔壁。隻見鄰居張大爺捧著一隻口吐白沫的大公雞,痛心疾首:“蘧大人!我的‘戰鬥雞’啊!每天準時打鳴,從沒遲到早退,是全村的模範工作者!這……這怎麼就英年早逝了啊!”
蘧伯玉一看,頓時捶胸頓足,不是心疼雞,而是興奮地一拍大腿:“找到了!今日之非找到了!我之過也!行事魯莽,不顧後果,殃及鄰雞!此非大過乎?”
他立刻掏出錢包,賠了張大爺三隻雞的錢,還非要附贈一篇長達五百字的檢討書,從“未能體察斧頭之心情”到“忽視了鄰裡和諧共處的基本原則”,分析得那叫一個透徹。
張大爺拿著錢和檢討書,看著蘧伯玉心滿意足離開的背影,喃喃自語:“這蘧大人……腦子是不是練氣功練出岔子了?”
第二回:朝堂獻策,差點丟官印
到了上朝時間。衛靈公和大家討論一個國家級難題:最近都城治安不好,小偷小摸增多,怎麼辦?
蘧伯玉一聽,機會來了!展現我“知非”後進步的時刻到了!他昨日剛反省自己“說話不夠直接,老是和稀泥”,於是今天他決定,要當一個直言進諫的諍臣!
他一個箭步出列,聲如洪鐘:“大王!臣有本奏!”
衛靈公一看是道德楷模蘧愛卿,很是高興:“愛卿有何高見?”
蘧伯玉慷慨陳詞:“臣以為,治安不佳,根源在於刑罰太輕!我們應該實行‘連坐法’!一人偷竊,全街受罰!這樣大家就會互相監督,讓小偷無所遁形!此乃根治之法!”
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各位大臣的眼神裡寫滿了:“蘧大人,您沒事吧?”“您是被盜號了嗎?”
衛靈公的臉都綠了。這法子也太狠了,真要實行,怕是自己明天就得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大夫史鰍另一位賢臣,也是蘧伯玉的好友)趕緊把他拉回來,低聲說:“伯玉兄!你瘋啦?你這叫‘矯枉過正’!你昨天是反省了自己‘過於圓滑’,但也沒讓你往‘變態苛刻’上發展啊!”
蘧伯玉一愣,隨即再次恍然大悟,臉上又露出了那種“找到bug”的喜悅神情。他再次出列,撲通一聲跪下:“大王!臣方才所言,乃是昨日之非發作後的胡言亂語!請大王治臣妄言之罪!臣現在認為,應當增加夜間巡邏,並設立舉報信箱,給予小額獎勵,方是仁政!”
衛靈公和大臣們被他這一波“左右橫跳”徹底整懵了。衛靈公扶著額頭,無力地揮揮手:“愛卿……你開心就好。就按你後說的辦吧。退朝!退朝!朕需要靜靜。”
第三回:宴請賓客,吃飯像上刑
經曆了朝堂風波,蘧伯玉決定在家設宴,款待好友史鰍,以感謝他的點撥之恩。
宴席之上,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史鰍剛要動筷子,蘧伯玉卻一把按住他的手,滿臉嚴肅。
“史鰍兄,且慢!”
史鰍嚇了一跳:“伯玉,菜裡有毒?”
“非也!”蘧伯玉痛心疾首地說,“我昨日反省,發現自己生活過於奢靡,一餐竟有八菜一湯,此乃極大的浪費!與民爭利,於心何忍啊!”
史鰍看著滿桌的菜,嘴角抽搐:“所以……?”
“所以!”蘧伯玉一拍手,對下人喊道,“撤下去!隻留一碟鹹菜,兩個窩頭,再上兩碗能照見人影的稀粥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史鰍看著眼前清湯寡水的“盛宴”,欲哭無淚。他是真餓了啊!
這還沒完。吃飯過程中,蘧伯玉每喝一口粥,就要歎一口氣,深刻檢討自己過去的奢侈生活,從三歲偷吃了一塊糖,到十歲弄壞了鄰居的玩具,全都懺悔了一遍。一頓飯吃得,比上墳還沉重。
史鰍最後是扶著牆出來的——餓的。他回到家,對妻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夫人,快給我下碗麵!以後蘧伯玉再請吃飯,你就說我病了,病得很重!”
尾聲: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的真相
就這樣,在經曆了“誤傷友鄰雞”、“朝堂獻昏招”、“宴客如上刑”等一係列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後,蘧伯玉在不斷的“試錯知非改正”的循環中,技藝日益精進。
他不再是為了找錯誤而找錯誤,而是真正懂得了“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他的反省變得精準而高效,不再鬨得雞飛狗跳。他的品行也越來越完美,終於成為了後世景仰的楷模。
到了他五十歲生日那天,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典。賓客滿堂,他登台發言,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
“諸位!想我蘧伯玉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啊!”
台下掌聲雷動,眾人紛紛感歎其境界之高。
隻有躲在角落裡的史鰍,偷偷抿了一口酒,露出一個“懂的都懂”的微笑,小聲嘀咕道:“你那是‘知非’嗎?你前麵四十九年分明是‘製造非’!也就是最後這一年,總算找到修複bug的補丁了!”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這種近乎“強迫症”的自省精神,讓蘧伯玉在不斷的滑稽與失誤中,最終修煉成了真正的君子。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1.自我反省是好事,但千萬彆學成“戲精”,把反省本身當成了一場表演。
2.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或者知道了不改。像蘧伯玉這樣,雖然過程搞笑,但人家是真改啊!
3.如果你的身邊也有一個像蘧伯玉這樣“吾日三省吾身”的朋友,請多給他一點理解和雞腿,因為……他可能隻是今天又還沒完成他的“找茬kpi”,正在到處尋找靈感呢!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