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曲縣有個叫吳小弛的年輕人,是當地出了名的不守規矩之人。
“吳小弛!你又遲到!”教書先生李老夫子氣得胡子直抖,手中的戒尺敲得啪啪響。
吳小弛慢悠悠地踱進學堂,打了個哈欠:“先生息怒,我這是為了觀察清晨的露水如何折射陽光,這可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啊!”
學堂裡頓時響起一陣竊笑聲。
李老夫子氣得直跺腳:“歪理!全是歪理!你這種跅弛不羈之徒,將來能有什麼出息!”
“跅弛不羈”這四個字,從此就像標簽一樣貼在了吳小弛身上。在文曲縣,這四個字意味著不守規矩、放縱不羈,是正經人家教育子女時的反麵教材。
“你看看人家王秀才,十年寒窗苦讀,這才是正途!”吳老爹恨鐵不成鋼地訓斥兒子。
吳小弛掏掏耳朵:“爹,王秀才讀了一肚子書,連自家的賬都算不明白,上次不是還被賣菜的老張坑了二兩銀子嗎?”
“你、你...”吳老爹氣得說不出話。
其實吳小弛很聰明,隻是他的聰明從不用在正道上。四書五經他過目不忘,卻偏要質疑聖人之言;八股文章他提筆即成,卻總愛在裡麵夾帶私貨,把閱卷的夫子氣得半死。
這天,吳小弛又在街上閒逛,看見縣衙門口貼了張告示,一群人圍在那裡議論紛紛。
“讓讓,讓讓,讓我看看。”吳小弛擠進人群。
原來是縣太爺貼出的求賢榜——鄰縣突發洪水,急需懂水利的人才前去協助抗洪,報酬豐厚。
“嘖嘖,這可是個好機會。”吳小弛眼睛一亮。
旁邊一個書生嗤笑:“吳小弛,你又不懂水利,湊什麼熱鬨?”
“誰說我不懂?”吳小弛一把揭下榜文,“我研究水流規律很久了!”
這話倒也不全是吹牛。吳小弛雖然不讀正經書,卻對各種雜學極有興趣。他曾經為了研究螞蟻如何過河,在河邊一蹲就是三天;也曾經為了觀察雨水流向,在暴雨中狂奔,被當成瘋子。
縣太爺見到吳小弛,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怎麼是你?這不是兒戲,快把榜文貼回去!”
吳小弛卻不慌不忙:“大人,洪水如猛獸,常規方法難以馴服,何不聽聽我的‘歪門邪道’?”
縣太爺本想趕他走,但眼下實在無人可用,隻好耐著性子聽他講。
吳小弛提出一套聞所未聞的治水方案:不在河道狹窄處加固堤壩,反而在特定位置主動挖開缺口;不用沙石而用樹枝雜草堵塞決口;不疏散下遊百姓反而組織他們準備捕魚...
“胡鬨!簡直是胡鬨!”師爺連連搖頭,“大人,這分明是禍國殃民之策!”
縣太爺也聽得直冒冷汗。
吳小弛卻信心滿滿:“大人,洪水之勢,堵不如疏。我這些看似荒唐的方法,其實都是順應水性的妙計啊!”
也許是病急亂投醫,也許是吳小弛眼中罕見的光芒打動了縣太爺,最終,這個公認的“跅弛不羈”之徒,竟然真的被派往鄰縣參與治水。
消息傳開,文曲縣一片嘩然。
“讓吳小弛去治水?這不是讓黃鼠狼給雞拜年嗎?”
“完了完了,鄰縣的百姓要遭殃了!”
吳老爹嚇得差點暈過去,連夜收拾行李準備舉家逃難,生怕兒子惹出誅九族的大禍。
而此時的吳小弛,已經騎著毛驢,哼著小曲,悠哉遊哉地趕往災區。
一到災區,吳小弛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洪水肆虐,百姓流離失所,官員們忙得團團轉,卻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