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有個趙家村,村裡有個名叫趙大嗓的農夫。此人嗓門大,心眼小,最看不得彆人比他過得好。他家隔壁住著個老實巴交的王老漢,種得一手好瓜,每逢集市,王老漢的瓜攤前總是圍滿了人。
這年夏天,王老漢田裡結了個奇瓜,通體金黃,圓潤如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更奇的是,這瓜散發異香,三裡外都能聞到。
消息傳到趙大嗓耳裡,他偷偷跑去一看,頓時酸水直冒:“這老東西,運氣倒好!”
當晚,趙大嗓翻來覆去睡不著,終於想出個損招。第二天一早,他蹲在村口大槐樹下,見人就神秘兮兮地說:“你們知道嗎?王老漢那金瓜是用妖術種出來的!我親眼見他半夜三更在瓜田裡燒符念咒,那瓜是被鬼魂附體了!”
起初沒人信他,但趙大嗓說得有鼻子有眼:“你們想想,普通瓜哪有這般模樣的?這定是邪物!吃了要倒大黴的!”
恰逢那段時間,村裡接連下了幾場暴雨,不少人家房屋漏水,趙大嗓便借題發揮:“看看!自從那金瓜長成,咱們村就災禍不斷!這是凶兆啊!”
謠言像野火般蔓延,很快傳到了裡正耳中。裡正將信將疑,決定先去王老漢瓜田看個究竟。
王老漢對此一無所知,正樂嗬嗬地給金瓜搭棚遮陽。見裡正來了,忙迎上前:“裡正來得正好,這瓜再過半月就能摘了,到時候請大家一起來嘗嘗鮮!”
裡正見王老漢一臉誠懇,不似奸邪之人,便委婉問道:“聽說這瓜...種得不太尋常?”
王老漢笑道:“確實不尋常!這是我從西域商人那得來的種子,說是叫‘金蜜瓜’,費了我三年功夫才種成功呢!”
裡正點點頭,正要離開,趙大嗓不知從哪鑽了出來,大聲道:“裡正莫被他騙了!我昨晚起夜,親眼見他瓜田裡鬼火閃閃,還有女人的哭聲!”
這話純屬胡說八道,但幾個看熱鬨的村民聽了,都不禁後退幾步。
王老漢氣得胡子直抖:“趙大嗓!你、你血口噴人!”
趙大嗓挺直腰板:“我這是為全村人著想!這等邪物,就該早日鏟除!”
正當爭執不下時,一隊人馬路過村口。為首的是個錦衣公子,身後跟著幾個隨從。那公子被金瓜的異香吸引,下馬詢問:“老丈,這瓜賣不賣?”
王老漢還沒答話,趙大嗓搶著說:“公子使不得!這瓜是邪物,吃了要遭殃的!”
錦衣公子挑眉:“哦?何以見得?”
趙大嗓添油加醋地把謠言又說了一遍,還自作聰明地補充:“古籍有雲:‘怪瓜現,災禍至’,這定是凶兆!”
誰料這錦衣公子竟是新任巡撫的公子,讀過幾年書。他仔細看了看金瓜,忽然笑道:“你們說的古籍,可是《齊民要術》?上麵確實記載了一種西域金瓜,說是‘色如黃金,香飄三裡,味甜如蜜’,乃是貢品級的珍品。”
趙大嗓頓時語塞。
公子又道:“至於你說的鬼火,莫不是夏夜的螢火蟲?女人的哭聲,怕是野貓叫春吧?”
圍觀的村民哄笑起來。趙大嗓麵紅耳赤,灰溜溜地跑了。
王老漢的金瓜後來賣了個好價錢,趙大嗓卻成了全村的笑柄。他躲在家裡半個月不敢出門,對王老漢更是恨之入骨。
“等著瞧!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趙大嗓咬牙切齒。
轉眼到了秋天,縣裡傳來消息:皇上要為太後辦七十大壽,命各地獻寶。知縣貼出告示,征集本地奇珍。
趙大嗓一看機會來了,連夜跑到縣衙,神秘兮兮地對師爺說:“小的知道一件寶物,定能討太後歡心!”
師爺忙問是何物。
趙大嗓壓低聲音:“王家有株百年人參,已修成精了!夜間會發光,還能變成小兒模樣滿山跑!”
師爺將信將疑:“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趙大嗓指天發誓,“小的親眼所見!那參精還會說話,說自己是千年道行,吃了能長生不老!”
師爺心動了,立即稟告知縣。知縣正為獻寶的事發愁,一聽有此等神物,立即派衙役隨趙大嗓去取。
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王老漢家。原來王老漢的祖父確實傳下一株老山參,用紅布包著藏在匣子裡,是鎮家之寶。
王老漢見官差來索,雖萬分不舍,也隻得取出。
衙役打開匣子,隻見一株乾枯的老參,並無特彆之處。
趙大嗓忙道:“這參精狡猾,見官爺來了,故意裝死!需用黑狗血潑它,逼它現形!”
王老漢大驚:“使不得!這參最怕汙穢,一潑就毀了!”
知縣猶豫不決。趙大嗓又煽風點火:“大人,這定是參精的詭計!它怕現原形呢!”
知縣最終聽信讒言,命人取來黑狗血一潑——那參頓時汙穢不堪,藥性全失。
王老漢跌坐在地,老淚縱橫。趙大糖卻暗自得意。
此事過後,趙大嗓嘗到了甜頭,越發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