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個小縣城,名叫安樂縣,此地以出產優質稻米聞名。不過新上任的縣令賈聰明卻是個不學無術的主兒,他這官職,還是他那個在朝中當官的遠房表哥幫他捐來的。
賈縣令上任第一天,師爺呈上縣衙賬本,他隨手一翻,看到上麵寫著“秕糠雜物,折銀三兩”,頓時皺起眉頭。
“師爺,這‘秕糠’是什麼東西?怎麼還要花三兩銀子?”賈縣令捋著自己那幾根稀疏的胡子問道。
師爺一愣,忙解釋:“大人,秕是空的穀粒,糠是穀殼,都是些不值錢的雜物。這是去年衙門糧倉清理出來的,賣了點小錢入賬。”
賈縣令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塵垢’呢?賬上有沒有記這個?”
師爺忍住笑:“大人,塵垢就是灰塵汙垢,這東西沒人記賬啊。”
賈縣令一拍驚堂木:“胡說!秕糠能值三兩銀子,塵垢肯定也值錢!本官看這縣衙各處都是塵垢,收集起來定能賣個好價錢!”
堂下衙役們麵麵相覷,想笑又不敢笑。
第二天,賈縣令便頒布了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全縣百姓必須將家中秕糠、塵垢統統上交官府,不得私藏!
命令一出,全縣嘩然。
“縣令老爺是不是瘋了?要秕糠塵垢做什麼?”
“我家秕糠都喂雞了,塵垢掃一掃就倒了,這怎麼上交?”
“聽說不交的要罰款呢!”
百姓們怨聲載道,但官命難違,隻得硬著頭皮收集秕糠塵垢。一時間,安樂縣各處都是背著布袋、推著小車往縣衙送雜物的人。
縣衙後院很快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秕糠塵垢。賈縣令看著這堆“財寶”,滿意地捋著胡須:“師爺,你看這些能賣多少銀子?”
師爺苦著臉:“大人,這些東西實在不值錢啊,白送都沒人要,還得花錢雇人清理...”
“你懂什麼!”賈縣令不屑一顧,“物以稀為貴!這麼多秕糠塵垢,定能賣個好價錢!”
轉眼到了雨季,縣衙後院那堆秕糠塵垢被雨水一泡,發出陣陣怪味。更糟的是,秕糠發酵生熱,一天夜裡竟然自燃起來!
火勢雖不大,但濃煙滾滾,臭氣熏天,把整個縣衙的人都熏了出來。
賈縣令穿著睡衣,狼狽地指揮救火:“快!快潑水!彆燒了我的財寶!”
火終於撲滅了,但後院已是一片狼藉。更糟的是,第二天縣衙裡的人都開始打噴嚏、流眼淚——那燃燒產生的煙塵太過嗆人。
賈縣令自己也咳個不停,但他靈機一動,又有了新主意:“師爺!這秕糠塵垢燒完的灰,肯定更值錢!這叫...這叫‘精煉’!”
師爺差點沒背過氣去。
就在賈縣令做著發財夢時,真正的麻煩來了。
朝廷欽差大臣劉大人南下巡查,正好路過安樂縣。按規矩,賈縣令得率眾迎接。
劉大人是個清正廉明的好官,最討厭鋪張浪費和弄虛作假。賈縣令慌了神,忙問師爺該如何接待。
師爺建議:“大人,劉大人為官清廉,不喜奢華,隻需簡單準備些本地特產,誠懇相待即可。”